下载此文档

2020年古诗中的景与情.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的情与景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明代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感情。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情与景的关系: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借景抒情
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借“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萦、久久不忘的情感。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触景生情
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在人难以成寐时,忽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从而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发现今夜的露更白,顿生寒意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的联想与感触——蒲柳先衰,青春易逝,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
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触动了游子的心,从而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人。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寓情于景”(也叫“融情于景”)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
古诗中的景与情
*

2020年古诗中的景与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530 KB
  • 时间2021-01-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