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曹植《洛神赋》到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视觉意蕴再现.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黼《洛神赋》到顾恺之《洛神赋图》艾铮(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在文学艺术上追求思想高度自由,张扬个性,崇尚玄学,追求真性情的时代,曹植的《洛神赋》表达了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而顾恺之却将诗画结合,将《洛神赋》改编成卷轴形式的《洛神赋图》,采用叙事的方法,富有诗意的描绘了原赋的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使得视觉意蕴得以再现。关键词:曹植;顾恺之;《洛神赋》;《洛神赋图》;视觉再现《洛神赋图》是中载的第一幅卷轴画。出自魏晋南北朝赫赫有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顾恺之之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期,美术思想上出现了重清谈,崇尚玄学,不为世俗观念所束缚的表现内心真挚情感的题材,出现了“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更高的美的境界。一、曹植《洛神赋》中洛神形象的情感塑造曹植(公元192年一公元232年),字子建,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桀溢古今,卓尔不群”,出自他之手的《洛神赋图》描写的是人神相爱,人神相恋却不能在一起的悲戚唯美的爱情故事。诗赋中洛神本是神话传说中伏羲帝之女,溺死于洛水为神,称作宓妃。据说,曹植文中的洛神实指甄妃,子建与之相互爱慕。但由于种种现实缘故,洛神嫁作曹丕为后,甄后却因后宫之怨而遭谗致死。曹植闻讯后不胜悲痛,带着甄氏的遗物返回她的生处,路过洛水时梦见自己与洛神相会,于是写下了这篇悲恸缠绵的千古名篇。《洛神赋》中洛神是曹植情感的表现与理想的寄托,文章辞藻华丽,通过大量外在美得形象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生机与精神,通过各种意象来表现洛神的美,注重传神,赋中写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体态轻盈,身姿曼妙如“惊鸿”;动作敏捷,穿梭自如似“游龙”;仪态端庄,清新脱俗如“菊”如“松”。“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曹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赋予读者无数的想象办,从而渲染出洛神丰富的美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曹植还将洛神幻化成一个个体态婀娜,多愁善感,情感细腻的生活中的气韵生动的女子形象。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洛神视觉形象的再现顾恺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擅长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洛神赋图》是我载的第一幅长卷轴绘画,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背景,以故事的形式将画面连成一个整体,赞美人神追求精神与爱的自由,突出女性的美,使绘画的审美功能得以提升。《洛神赋图》采用明快艳丽的色彩,使整个画面显得华贵浪漫,图中用红色和黄色表现洛神与人的浪漫相恋,而用素色来烘托出整个画面的情节;用赭石青和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山石树木, 山水多以设色为主,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作为背景而出现, 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和审美感。从整幅画来看,用色朴素,以黑白色为主,设色用勾勒法,借鉴印度佛教的凹凸法和帛画的简单用色,使画面看起来和谐生动。与曹植的《洛神赋》相对应的是画面中也运用了一系列动物,植物来烘托洛神的美。与魏晋以前出现在铜,陶,器皿上的以装饰图案为主的花鸟画相比, 《洛神赋图》中的花鸟画表现已日趋成熟,夏日高洁的荷花,设色典雅大方,用来表现洛神的高贵单纯与脱俗之美。大胆的用黄色和绿色表现菊花和松树,给人物以衬托和点缀。“翩若惊鸿”振

论曹植《洛神赋》到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视觉意蕴再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j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