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什么的思想意蕴 [传统民本思想的意蕴及内在矛盾].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什么的思想意蕴 [传统民本思想的意蕴及内在矛盾]
传统民本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鉴于王朝诸侯兴衰更替的残酷现实,对政治和政治运行进行理性思考的政治思想成果。传统民本思想的整个发展历史始终是围绕着重民、安民、仁民、富民、听民、用民、宁邦、巩固王权这个主题展开的。然而,传统民本思想所以没有能够帮助它的服务对象跳出“兴旺周期律”而创造出经久不衰的“盛世”,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内在矛盾。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基本问题,得民或失民是政治兴衰与政权存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基本含义

。贾谊在《新书・大政》中提出:“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而且“民者,万世之本也”。邦国所以为邦国,是因为广大民众的存在,无民安有邦国?封疆,民固之;府库,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因此说“国以为本”。民与国是同一的,然而君与国则不是同一的,君王是可以更换的,并且不断地更换,只有“得乎丘民”者才能“为天子”。这里的“本”是指国家社稷的主体和根基。
。民本思想家认为国家治乱的根本在于民的治乱:“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明人王廷相在《慎言・御民》中也讲民富、乐、正,则国家繁荣昌盛,王权得到巩固,否则,民穷苦而怨怼则国家贫弱以致祸乱。既然如此,君王发政施治就应该顺从民心民意,即“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所谓民心民意,一言以蔽之就是求个富乐安康。
民本思想家还提出了“听于民”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要让民人议论国政,讲出自己的心声。要允许民人发表这样那样的看法,民人肯定和赞扬的,就执行下去,相反,不利于民人的、使民人厌恶的政策,就改正。如果毁弃“乡校”,就是绝民言路,统治者制定或修订政策就会陷入盲目。
。天爱民而为之立君,并且把民的利益需要视为最高的目的。为民谋利益的君王就是有德之君,天就保佑他,否则,君王若祸害民众,就是缺德,天就要惩罚他,罢免他。其实,聪明的政治家都知道,“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宋代理学家张载也强调了这个观点:“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故曰天曰帝者,皆民之情然也。”荀子说得更激进:“天下归之之为王,天下去之之为亡。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这里根本就没有了天,君王上台或下台,就在于天下百姓的向背。换言之,“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不可轻也。呜呼!轻本不祥,实为身殃。戒之哉!戒之哉!”可见,民本思想形式上列举了天、君、民三个主体,并且“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然而实际上只有君、民两个主体,君权说到底是民授,即“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贞观政要・政体》)主宰一切的正确、正义、公正的天仅仅是虚设。不过,民的这种主权是通过“兴旺周期律”来实现的。
,明刑罚,倡导德化,是民本思想的治道。对此,贾谊在《新书・大政》中有明确论述:“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故是以明君之于政也慎之,于吏也选之,然后国兴也。故君能为善,则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失之者吏也;故民之善者,吏

什么的思想意蕴 [传统民本思想的意蕴及内在矛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2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