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与颅内压异常
基本概念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成人 80~180mmH2O (5~)
儿童 40~100mmH2O (3~ )
颅内压异常
轻度颅内压增高15~20mmHg;(200~270)
中度颅内压增高21~40mmHg;(280~540)
重度颅内压增高>40 mmHg; (540)
颅内压种类
脑室内压(IVP)
硬膜下压(SDP)
硬膜外压(EDP)
脑组织压(BTP)
脑脊液压(CSFP)
颅内各处压力的不均等性,与组织顺应性、血供、部位、状态等有关。
颅内压的生理学机制
颅腔闭合,孔隙不通透,总体积1700ml
颅腔内成分
脑组织, 80% ,1200~1400ml,
CSF,8~10%,70~160ml
(M 104ml),20ml/h,500ml/d
脑血流,8~10%,150ml
其它:硬膜,软组织,蛛膜下腔等等
液体的“钢性”
脑内代偿体积仅有3~10%
脑组织、脑脊液、脑血流与颅内压的关系
!!!
脑血流——动脉系统
动脉血管的特点和调节反应
特点,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CPP)/血管阻力(CVR)
45-50ml/100g /min;
代谢调节
自身调节
动脉血管的调节反应对颅内压的影响
收缩血管、增加阻力
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平均颅内压
单纯动脉因素可调节3%体积。
脑灌注压与颅内压
脑灌注压(CPP)
CPP=MAP-mICP
MAP:60~160mmHg
CPP的意义
是维持脑血供的关键
正常值,无高血压者:70~90;慢性高血压者90~110
解决颅压、血压、脑灌注压之间的矛盾
脑静脉压与颅内压
一般情况,平均颅内压大致与大静脉窦的静水压相等
蛛网膜颗粒是脑脊液的回吸收的部位
脑脊液的回吸收
脑脊液对颅压的影响
,生成量与吸收量相同。在颅内压增高情况下,脑脊液吸收速率可达2毫升/分
脑脊液被排挤出颅腔:流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使脊髓硬脊膜扩张,硬脊膜外静脉丛被压缩
颅内压与颅内压异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