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信息技术对未来农业发展的影响.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ScienceandTechnology Review 4/2001 12 身、农户为龙尾的利益共同体,在提高信息流、商品流的输送效率从而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减小风险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订有关政策,如利率、信贷、价格等。制订政策的原则是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保护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政策一经制订应相对稳定而不宜多变。如果需要对有关政策作出调整,那么,新旧政策应有一个缓冲期并注意有效衔接,避免政策变动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实践表明,在政府制订的有关政策中,农产品价格政策尤为重要。国家专营的少数几种农产品应逐步在放开经营的基础上来确定保护价;而对多数放开经营的农产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其保护价实施由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来承担。可设想由国务院或国务院的职能部门制订一个有关农产品收购与销售的条例,规定龙头企业与农户所签订的购销合同一经产生即具法律效力。(2)制订规划。制订规划的意义在于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健康发展。第一,农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到农业和相关工业,也受到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发展的制约,必须加以协调,不然,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与其它产业的发展相冲突,损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第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源配置。我国地域广阔,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应由各省、市、县三级政府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加以制订。(3)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基金。政府可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金来源,其它参与主体也要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基金的来源。 。目的在于有效配置生产要素,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不过这存在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土地流转后国家和集体的税费与流转前比,至少应一样多;二是新的承包人承担的生产量至少与流转前一样。(责任编辑孙立明) 姜会飞廖树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 温德永(中国气象科学院地球环境中心北京 100081) 信息技术对未来农业发展的影响 Imp actsofInformationTechnology onFutureAg riculturalDevelop ment 农业一、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大多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栽培植物和牲畜的生长发育受到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等)的影响和制约。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植被与土壤类型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气候的类型和变化。因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规律性,就呈现出明显的生物气候带规律性。从全球范围来看,气候、土壤类型和自然植被等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农业自然资源分布的这种地带性,使农事活动呈现出波动性和周期性,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的时空对应性和互补性。以棉花生产为例,按纬度和收花期可将世界植棉区分为中带、南带和北带(见表1)。表1 棉花生产的全球分布情况纬度收花期主要棉区中带0~20?N1~4月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印度南部,非洲的苏丹、索马里南带0~30?S5~8月巴西、秘鲁、阿根廷、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南部北带20~50?N9~12月中国、美国、前苏联、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埃及等国的主要棉区由于地形等导致的小气候的差异,对于大气候迥然不同

信息技术对未来农业发展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h742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