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ppt 18).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一)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
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劳动对象的扩大等。
:
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统治经济的重视、以及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等。
:
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
:
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在中国古代,农
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
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
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包括前代基础、自然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因素。
(二)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
;
;
、推广、引进和种植区域的扩大;
;
;
;
(三)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丰富,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
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定、富足。农民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无农不稳”即是这个道理。农业和政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3、对社会风气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1)“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
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
(2)如果盲目过度开垦将造成环境的破坏,如,隋唐时
期由于围湖造田和大量开垦山地,使自然生态平衡
遭到破坏,清朝更为严重。因此,要协调农业发展
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对文化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会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5、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农业的发达会为外交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二、近现代农业的艰难发展
1、清朝晚期
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榨下,农民大量破产。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造成农村的普遍粮荒。国民政府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造成农村经济的衰败。
3、抗日战争时期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大肆征购军粮和拉夫,造成田
地荒芜,人口外流,农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4、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
(1)抗日战争时期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开展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
5、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有所发展,到1952年底,农业生产超过中。
6、“一五”计划期间
农业生产任务按计划完成,但因受自然灾害影响,粮棉等增产有限。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提高公有化程度, 扩大公有化规模;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完全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错误。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8、“文革”期间
社会动荡,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ppt 1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