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的时候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这段话吧。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咬文嚼字》一文,而它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一个人。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咬文嚼字:
(多用来指死扣字眼
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
。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 (1897-1986)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1897年9月19日生。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还请桐城著名书法家方守敦题写“恒、恬、诚、勇”4字的条幅,作为座右铭。五四运动中,他毅然放弃文言文,改写白话文。1921年,朱光潜发表了白话处女作《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随后又发表《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进化论证》等读书心得,初步形成自己对治学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看法。1922年,他在《怎样改造学术界》中,倡导培养“爱真理的精神”、“科学的批评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证精神”。这些观点一直影响着他漫长的学术道路。香港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大学吴凇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1924年,撰写第一篇美学文章《无言之美》。又到上海与叶圣陶、胡愈之、夏衍、夏丏尊、丰子恺等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广泛进行新型教育的改革试验,倡导教育的自由独立。
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教。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朱光潜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
解放后,朱光潜系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解放后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代表了中,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文革”期间,朱光潜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仍认真系统地研究马列主义原著,力求弄懂弄通。1984年,香港大学授予朱光潜为该校名誉教授。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一、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二、请说说为了说明观点文中作者举了那些具体事例。
阅读后回答
;
;
;
;
。
咬文嚼字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