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年老店同仁堂?一·同仁堂历史和现状?草创阶段: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 乐( yue )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一七零六年, 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 独办官药, 历经八代皇帝, 188 年之久。至此草创阶段结束,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正轨。?现状:自 1997 年以来,同仁堂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经济指标连续 15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每五年翻一番。截至 2011 年,集团资产总额 140 亿元,销售收入 163 亿元,实现利润 亿元,出口创汇 3392 万美元,在海外 16 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 64 家药店和 1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海外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日益显现,品牌的维护和提升、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运用孔子学院平台进一步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拥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参茸饮片 5大类 1500 余种产品; 25 个生产基地、 75 条通过国内外 GMP 认证的生产线, 生产工艺和工装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500 余家零售终端和 130 多家医疗网点;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以同仁堂研究院和同仁堂中医医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 “十一五”期间,共开发上市新产品 194 种,为同仁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仁堂企业文化?同仁堂企业目标: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简称“三高一强”。?同仁堂企业使命: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同仁堂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在现时期主要从五个方面继承和弘扬同仁堂文化:同仁堂文化的质量观、信誉观、人才观、人和激励观和创新发展观(一)同仁堂文化的质量观。?同仁堂在抓质量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对职工进行传统质量教育和道德教育。?第二,形成了一整套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了三级质量管理网, 实施了“质量一票否决权”。?第三,工装、工艺、专业设备及产品质量检测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二)同仁堂文化的信誉观。?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已任,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同仁堂认为诚实守信是对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讲信誉是最根本的准则。(三)同仁堂文化的人才观。?如今的同仁堂,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运用; (四)同仁堂文化的激励观。?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为原则, “人和”为特色,以关心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内容,营造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以塑造企业形象为重点,形成良好的物质环境。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目标,形成特色突出的文化环境。(五)同仁堂文化的创新发展观。?21世纪的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团,集产供销、科工贸于一体。加强同仁堂海内外营销网络建设, 立足本市,扩展全国,进军海外,建连锁店;积极进行符合同仁堂发展需要的新技术项目的落实与探索;积极借助国际互联网络的优势, 探索符合同仁堂特色的电子商务;尝试建立符合同仁堂药品质量要求的药材种植基地;积极探索海外融资渠道, 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管理模式之组织变革变革的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再次回顾同仁堂的历史:清康熙八年,乐( yue )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 独办官药(实质上是政府支持的垄断),历经八代皇帝, 188 年之久。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之下,为百姓供药。?从封建社会经历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从国内国际同仁堂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企业间竞争加剧迫使其进行改革独办官药,地位显赫, 无竞争压力放弃固步自封社会历史性变革导致(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大栅栏的一家药铺到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 连锁门店、各
百年老店同仁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