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因此,基层的广播电视台要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做到让电视台的发展贴近百姓的生活,贴近实际,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播出现状却是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基层电视台的播出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其在采编和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并有效地实行改革,从而促进我国基层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播出;现状;出路
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是通过对时事新闻的报道和宣传来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宣传政府政策的一种新闻媒体[1]。如果新闻节目不能有效地吸引观众的兴趣,新闻媒体就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而许多基层的广播媒体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探寻基层广播电视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报道内容缺乏新意。就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播报的内容来看,其大部分为领导活动和会议内容的报道分析,多单调的叙述,而缺少有深度、有影响、能有效反映基层人民生活以及人们所关心的实事及相关内容。新闻播报的时长一般为十分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对领导的活动宣传以及会议报到,缺乏新鲜感,不能很好地吸引观众的兴趣,其实际价值也难以体现。单调的会议播报和检查稿件报告让本就枯燥的新闻节目更显乏味、无趣,最终导致新闻节目的收视率难以提高。(二)报道模式过于单一。新闻播报还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相似性。对同一基层电视台的历史播报内容进行翻查,会发现他们的播报都存在一定的模式化。新闻播报的内容重复性太强,对于同一个事件或同一条新闻重复播报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新闻稿件内容都极为相似,只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连续几年重复播报在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各行各业人员的状态及面貌,其报道的方式以及内容都极为相似,思路和模式也都没有明显变化,经常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同一篇新闻重复播报的感觉。这类现象的发生,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让观众产生抵触情绪和审美疲劳。此外新闻稿件的模式化还会限制新闻记者和编辑的思路,使记者在进行采访、记录和报道过程中相互模仿,写作风格和报道模式相似,阻碍了新闻记者创新
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基层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三)人才不足,机制不够健全。一般的基层电视台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在十人左右。其中一半的人员进行新闻采集工作,作为一线的新闻采访记者,再由1或2名人员进行文字编辑工作,两位播音主持,两人负责后期的编辑剪辑工作。因此,这十名左右的员工就需要负责整台所有新闻的采编和制作工作。在工作进行中,由于专业人员不足,许多员工都是灵活的承担各项工作。采集、编辑、摄像,所有的员工都被迫成为了“全能型”人才。而这些员工的文化程度一般为高中或专科文凭,且其专业也很少有新闻对口专业,所以员工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又因为这些员工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因为人手不足才来充当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所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驾驭新闻的采写工作,进而导致新闻播报的质量难以提高[2]。比如,在进
基层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