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新生儿,男,15天,以发热、腹泻从某县医院院转入我院,℃,排粘液稀便。粪便常规:白细胞3+,红细胞1+。在外院曾用氨苄青霉素、头胞他啶、氨曲南等治疗。
入院做粪便细菌培养后经验性头孢噻肟治疗。
培养后第二天发现生长可疑沙门氏菌菌落,经血清凝集确证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第三天药敏结果显示:此鼠伤寒沙门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头胞菌素及氨曲南均耐药,换用先舒,24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大便为1-2次/日,黄软便,2周后痊愈出院。
病例二:
42岁男性,胆囊切除术后感染,应用头胞哌酮后感染得到控制,但患者出现腹泻。粪便常规:白细胞2+,发现有多量真菌孢子。粪便细菌培养发现:大量白色念珠菌生长。
最终诊断:真菌性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治疗1周后腹泻消失。
病例三:
39岁女性,慢性腹泻3年,期间以慢性结肠炎进行治疗,服用中药,病情反复,迁延不愈。
大便常规:白细胞5-10/hp。
粪便细菌培养发现为福氏痢疾志贺氏菌,左氧氟沙星敏感,治疗后腹泻消失。
病例四:
82岁男性,呼吸内科,老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咳黄脓痰。
先峰必、头孢噻肟、先舒、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感染未得到控制。
痰细菌培养发现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长,发回报告:MRSA,首选万古霉素治疗,1周后感染得到完全控制。
病原菌
细菌培养
抗菌药物
细菌培养的定义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
殖的技术。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
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
药敏试验
把培养出来的细菌在体外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法)。
抗感染药物
包括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
抗菌药物
是指对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各种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
最小抑菌浓度MIC
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
细菌培养与合理使用抗生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