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 A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
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第五章 外国近代建筑
主要内容
一、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二、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一、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时代背景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阶段。自18世纪末英、法、美、德等国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西方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
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一是工业城市,人口恶性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等;二是住宅问题;三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新要求。
产业革命对城市和建筑的影响使建筑创作方面出现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
另一种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在欧美流行的时间 P4
国家
古典复兴
浪漫主义
折衷主义
法国
1760-1830
1830-1860
1820-1900
英国
1760-1850
1760-1870
1830-1920
美国
1780-1880
1830-1880
1850-1920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1760年-1880年)
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
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发展,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不同。
古典复兴建筑的类型
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如: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还有纪念性建筑。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1.罗马复兴
① 法国:法国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和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
代表作品:
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1808-1836年)(书p6 图1-2-2)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法国大革命前后,建造了古典复兴建筑--巴黎万神庙,还出现了企图革新建筑的先驱,如部雷和勒杜
巴黎万神庙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这些建筑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形成所谓的“帝国式
中外建筑史概论外国近代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