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师德建设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一、导致师德失范的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教育学不拒绝生态学。教育、教学是一个典型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态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因子在系统结构中的运行,都与其相关因子紧密联系,都与其结构状态和周围环境紧密联系。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在生态系统关系链中,既相对独立,又不完全孤立,其运行和发展,必然受到它所处的各类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影响。
1.“世风无范”是导致师德失范的社会根源
教师作为社会个体,他首先受到社会观念意识的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师的职业道德属于教师意识范畴,每个历史时期的教师职业意识都摆脱不了这一时期社会存在这一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体制混变”和“观念混变”阶段。体制混变致使社会个体在面临与解决特定问题时陷入无章可循、有章难依或随意择章的“无范”境地;而在“观念混变”状态中,衡量观念的是非标准或优劣尺度模糊不清,往往造成价值观念多元化,缺乏公众认同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缺乏权威的社会道德理想,致使社会成员感到困惑和迷惘,产生选择困难,对事物产生错误评价,做出失范行为。高校师德失范是在社会大背景下的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失范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社会根源。

如果说社会观念意识是师德存在的宏观环境,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对师德建设的要求就是师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关联因子。这一因子的状态、决策直接影响着良好的师德建设。“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可是高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管理中,却只抓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产学严”相结合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有的高校为了把这一口号落到实处,不再以传道、解惑、授业为教师的终级目标,而是以学术成果作为衡量教师成绩的标准,对教师的道德状况只作模糊的评价。另一方面,确定评价标准是做好师德监督与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师德实施监督管理中,没有一套切实可行、公正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另外,综观当今的教育,不断地进行着教学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还有人事制度改革,改革成为最主要的趋势,而且都是自上而下的,这些改革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在某些政策执行者的操作之下,这些改革扭曲成为吓唬教师、惩罚教师的手段,极不利于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

高校作为教师个体存在最亲密的外在因子,他的校园人文氛围、价值取向、管理机制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良好师德的养成,可是现在很多高校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师德养成氛围。一方面,教师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是理论化的道德教育,而作为教师所面对的是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实践。然而,一些高校缺少对教师的道德自律培养,一些教师便简单地认为高校就是要把“学问”做好,上完规定课时就可以一走了之,这就直接导致一所高校的教风导向不正确。另一方面,高校本身对教师的成长缺少关注。就目前普遍存在的师德失范行为来看,主要是教师心理不够健康或者人格不健全而导致的。某些客观上属于失德的行为,其主观原因是教师的心理

高校师德建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