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政治走近法律.doc.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一框《走近法律》说课教案一、说教材讲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下册第七课第一节——《走近法律》。二、说教学内容本课针对学生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 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知识上的认知,由于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 如对“规矩”、“法律”的认识, 他们往往只看到“规矩”、“纪律”约束自己的一面, 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产生反感, 反而不能自觉遵守“规矩”、“法律”不利于他们成长,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矩,明确在社会生活中要有共同的准则(规矩) ,并县要懂规矩、守规矩, 近而把知识引伸到法律的特征, 使学生明确学法、用法、护法的重要性,有利于以后几个课时做铺垫作用。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编写意图及本课特点,特定如下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 、能力目标: 按照要求规范自己,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 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四、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的含义及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的特征。 2 、难点: 培养尊规、守纪,提高懂法、爱法、守法的意识。五、说教法: 了解学生对“规则”、“法律”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主要运用兴趣教学法, 讨论法, 通过事例进行归纳分析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并有针对笥联系学生实际,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六、说学法 1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本课的大概内容(预习法)。 2、理论联系实际法, 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及涉及的法律。 3 、学生自主学习(分给研究讨论)和教师点拔相结合。七、说教具运用小黑板(出示目标) ,准备班规、中学生守则等(讲课时提示) 八、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可分为五个环节进行。第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一至四课的重点内容, 每一课用一个向上意识的词链接在一起,如: 自尊、自立、自强, 并分别解释; 接下教师让全体学生随意说这四个词, 可能读音杂乱, 随后教师立下一条规矩, 要求一齐像喊口号或其它整齐的语词和节奏来读。读齐:( 1) 激发起学习情趣,( 2 )由此规矩的效果,有认识地向“规则”方向引领。小结: 规矩既行为的标准, 班有班规, 校有校规——然而国有国法。板书课题《走近法律》,并出示教学目标。第二,讲授新课这一环节可分五个环节进行。 1 、理清课脉络,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通过我们身边的规则、生活离不开法律的内容分别讲授。 2、以知识链接的内容为基础, 课前收集材料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实例与知识对照,归纳分析,抓住重点,突出重点。 3 、用五个活动,加大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悟出规矩的含义,以明确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学法、爱法、守法的学习目的。活动步骤: ( 1) 巩固: 86 页两幅图, 学生分组活动发言,问: 这个现象对你有何启示?在讨论中意在让学生明确: 为什么要有规矩, 什么是规矩?要求学生背读规矩的含义教师小结,社会公共生活中有共同准则,既有规矩(板书)。( 2) 87 页上图, 大家根据

七年级政治走近法律.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uxwivg04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