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韩愈
一、解题
说: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本文标题“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
二、作者及古文运动
1、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韩愈像
韩愈祠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古文运动的主将柳宗元
3、唐宋八大散文家
韩愈、柳宗元、
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句读( ) 或不( )焉
经传( ) 从 ( ) 师
读( )书 不( )能 传( )道 从 ( ) 容
老聃( ) 蟠( ) 苌 ( )弘 近谀( ) 作师说以贻( )之
冉( ) 潘( ) 长幼( ) 怡( ) 须臾( )
dòu
fǒu
zhuàn
cóng
dú
bù
chuán
cóng
dān
pán
cháng
yú
yí
rǎn
pān
zhǎng
yú
yí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惑,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些疑难问题,最终也不能理解。出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随他,把他当成我的老师;出生在我的后面,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跟随他,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我学习道理罢了,那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所以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韩愈《师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