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古文中之的使用方法古文中而的使用方法及例句.doc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文中之的使用方法 古文中而的使用方法及例句

  汉代通行隶书,所以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古文中之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xx整理的古文中之的使用方法,欢迎阅读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和坐谈,问之客曰”,“之”代“和徐公孰美这件事”。
  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专心者”,“之”可译作“这,这么”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
  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1、 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2、 补语的标志。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全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即使)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

2021年古文中之的使用方法古文中而的使用方法及例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2-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