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doc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人洋钻探”研究中的最人进展之一,在于对地圈与牛物圈相互关 系的认识的突破,结果使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新高度。
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 缘:地质年代便是以生命演化为序的。但传统的生物地层学是建立在化石形态的肉眼鉴定基 础之上的,难免有片断性和表面性。世纪之交,地球科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 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正是在这里产牛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地下深处微牛物的 发现,在分子牛物学与牛物地球化学的层面上,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70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活动和热液生物群,说明地球上不 仅有我们所习惯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黑暗食物链”。前者依靠外源能量即太阳能,在 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后者依靠地球内源能源即地热支持,在深 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chemosynthesis)产牛有机质。甚至数千米深海 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 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直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洋底 地层,几乎无所不在。牛物的分类,也扩展到古菌、细菌与真核牛物三人类。地球历史的 85%只有前两类组成的原核生物,它们从还原到氧化环境都有分布,在地球系统的时空坐标 屮占据一大片,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从金属矿到水合物,从火山口到岩溶洞,无处不有微牛物的活动,许多原来以为“无机” 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其实改造地 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默默无声 地“耕耘”了 40亿年,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牛命深化史的研究很像社会历史, 引人注目的恐龙、鳞木固然重要,但真的要揭示机理,还非要深入到原核生物不可。全面看 来,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它们才是“真的英雄”;而我们熟悉的大型生物 其实是生态系统的顶层,相当于社会史里的“帝王将相”。寻找地球和生命系统演变的规律, 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到分子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才能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选 自2007年4月《新华文摘》)
1 .下列对“地学与牛命科学的交叉”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建立在用肉眼鉴定的化石形态基础上的生物地层学,已经显示出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地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于是产生了地学 与牛命科学的交叉。
对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原核生物进行研究标志着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提高到了 一个新高度。
要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就要由对大化石的研究转为对地下深处微生物的研究,深入到分 子牛物和牛物地球化学的水平。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原核生物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直到今天人们才有可能重 新评价它们在改造地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将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 究屮的最大进展。
“深部牛物圈”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以前以为不可能有牛命存在的处于极端条件下的地 层,如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地层,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
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所以人们的研究只要深入到原核生物,就町以探 寻出地球地质过程的机理。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十几年前,人们由于还没有在“全球变化”和“人洋钻探”中获得进展,因此对地学和牛命科 学的研究是相互独立的,人们关于地质年代的判断,难免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学科网
海洋深部存在着“黑暗食物链”,依靠地热支持,通过化合作用产生有机质,可见原核生物 的存活并不需要太阳。
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地层这些处于极端条件下的地方,可能有真核牛物存在。
许多原来认为“无机”的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原核生物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 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4-6题。
热浪一阵比一阵热,飓风一场比一场猛,海平面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地球暖化对人类 发出的警告。但科学家指出,地震频发也与地球变暖有关。
据加拿大新闻社报道,加入全球暖化争论的最新科学学科是地质学。一些地质学家解 释说,气候暖化直接导致冰帽融化,这将释放出在地壳中被抑制的压力,引发极端的地质事 故,其
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