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1.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
[复习目标]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
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4、评价文章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提要]
一、自然科学类文章选段一般模式(三段式)
所谓“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
综述(介绍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等)

解说(原理、特点等)

评价(意义、应用、前景等)
二、阅读心理
高考所选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大多是反映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的,因此常常有一些新名词和科学术语,往往给阅读理解增加了难度,因此有些考生在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时有心理压力。其实,阅读这类文章并不需要透彻地理解文章的科学内涵,而应该从掌握信息的角度、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去做分析、做题。
三、阅读方法
阅读前一定要总览所有的题目;阅读时心中一定要有科技文“三段式”的整体观,注意抓语脉,做到整体粗知。然后对应文题,仔细研读。
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语脉的同时,①要有概念意识。因为科学讲概念,技术讲发明,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就是新概念,要注意把握其内涵,找到它最本质的特点。②要有依据意识。文章中一定有支持新发现的依据,要善于抓住这些依据,并看文章怎么评价。比如:a. 新发明、新技术等的理论指导,b. 它们有哪些特点和优越性,c. 对新发明、新技术等的评价,d. 意义、应用或前景等等,这些都是考试最容易设置考点的地方。
四、常见错误
(一)大同小异、似是而非类
,以全概偏
即选项故意缩小或扩大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或者把共性说成是个性。
例如1997年高考题第21小题的D选项就可以说是有意混淆了范围的大小。因为原文第二段说“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肤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而D选项说成是“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显然是把“肠脑”的概念范围缩小了许多。
如1998年高考题第25小题的A选项就是用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已经推广种植的品种概括了在实验室种的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
如1999年第17题要求找出对第一自然段的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该题的B项说“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相关的原文在第2行:“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B项在此扩大了范围,因此该项理解不正确。
,已然与未然
即有意将“或然”(原文中不确定的情况)说成是“必然”(确定的情况),把“未然”(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已成现实的情况)。例如1998年高考题第26小题的C选项就是把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的问题说成了已经带来的问题。又如2000年第20题要求找出“推断正确”的一项,该题的D项说“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而原文的第2行是“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很显然,D项的推断“已经”是不正确的。
(二)张冠李戴

即在一些重要概念或关键说法上故意张冠李戴,使人误入歧途。这种错项乍看与原

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