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斯文本类型理论下的诗歌英译赏析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 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根据语言的功能对文本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鉴于此,本文将文本类型理论应用于诗歌翻译,分析了其四个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文化功能及呼吁功能。实践证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结合背景和审美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探索信息文本型化学英文的翻译策略。
1 引言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林徽因的现代诗《别丢掉》中译本百花齐放,期间有诸多学者尝试运用各种文体形式对其进行翻译。相比之下,作者更青睐于许渊冲与许景城的两个中译本,不仅在遣词造句方面做到了准确无误,整体结构和表达形式方面也与原诗很好地契合。除此之外,对原诗解读及诗歌翻译的理解与认知各抒己见,细枝末节的处理上也各显特色。本文将在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的框架下探讨诗歌翻译策略和技巧,以期为今后的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2理论简介
赖斯在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基础之上,提出了文本类型学理论,从研究语言功能的交际环境着眼, 研究翻译等值实现的过程、方法和评估。文本按交际功能划分为四种:重内容、重形式、重感染和重听觉文本.[1] 信息型文本主要是为了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特点是逻辑性较强。[2]不同文本类型的定义、语言特点、翻译方法、原则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翻译评价的标准,其影响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和非语言因素,即语义、语法、词法、文本风格特征和情境、主题场、时间、接受者,对不同文本类型在寻求翻译策略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表意型文本主要包括文学散文、小品、短篇小说、轶事以及各种形式的诗歌。其语言特点强调美学效果,侧重于表现形式且以源语言为导向,翻译时应效仿源语言的表现手段来实现其文学和审美功能。
3 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的英译探析
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这诗歌属于重形式的文本。作者不仅通过文字内容和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将内容和形式的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形式表达更多的内容并且达到特殊的美学效果。基于此,重形式的表达型文本的这种特点就要求译者在保留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保留原作的形式。因此在翻译中,赖斯将这类型的文本(诗歌)定义为重原文的文本。接着,从许景城(译文1)与许渊冲(译文2)两种译文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分析和探讨,例如:
例1别丢掉
译文1:Ne'er forget
译文2:Don’t cast away
分析:译文1中将淡淡忧伤的‘别’字译成“Ne'er”, 用“双元音”凸显原诗传达的带着怀念的忧伤。译文2中使用的“Don't cast away”语气过于重,带有强制意味。实际上,林徽因原文中感情是怀念,语气并没有那么重。
例2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译文1:the wisp of passion of yore
译文2:This handful of passion of a b
赖斯文本类型理论下的诗歌英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