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体制改革中学分制的利与弊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面对规模迅速扩大和快速发展的国内外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对职业院校之间的强势竞争,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各类职业院校纷纷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以寻求生存和发展,我校也进行了学分制教学改革。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关键词】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制;发展个性
一、实施学分制对我校教学的有利因素
(一)学分制为我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分制可根据我校学生的个性特点、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可使我校的职业教育始终能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产学结合”“适销对路”的学生,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教学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优势资源可以得到重新组合,构筑新的教学优势,从而保持和加强我校的教学优势,也使我校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促进了我校自身的发展,为我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分制能促进我校教学体制的创新
实行学分制后,教师固有的以班级或以专业为教学单位的教学形式和学制观念逐渐被打破,由于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年级、班级的学生,班级只是一个临时的集体,授课教师同时充当临时教师的角色,并要承担学分制班级的教学与管理。使教学管理模式发生新的变化,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组织者,还是管理者。由于教学的内容和对象都发生变化,必然带来生源结构的变化。学校可以为学生教育量身定做课程,使教师的教育更有针对性,目的更为明确。构建教育“立交桥”,也解决了我校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问题。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具有了选择课程、教师的权力。学生通过选课和选择教师,起到了比较和评价课程和教师的作用,必然会要求教师开设出更多高质量的课程来供学生选择,必然会促进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吸引学生上课。实行学分制会相应设置学生喜欢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的课程。这促使教师除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面外,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促使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分制将竞争机制引入了教学领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教师挂牌上课,增强竞争意识,教学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对于优秀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给他们带来了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对于一般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他们需要做出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学分制最大的收益者是学生,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课程进度,不同步地进行课程学习,充分满足学生不同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可提前完成某些学科的学习,在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某一领域里取得最好的发展。学分制改变了“统得过死、求全划一、扼长补短、求同存异”的传统教育弊端,更加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培养个性的需要。学生在愉快自主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开心,潜力得到开发。
(三)有利于促进了学生潜能开发与自我发展
学分制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修读方式、学习进程的权利,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可以在柔性的学分制课程计划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和发展需求,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可以设计和规划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个人兴趣和条件,跨专业选择课程,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多选技能课程,以实用技能弥补文化课的不足,以完成学业,使学生的学习更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理想类型的人才
实施学分制,学校可以开设一定数量跨专业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来选课。从而提高学生跨专业,跨行业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样学校既培养多规格和多层次的人才
浅谈教学体制改革中学分制的利与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