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争先创优读书心得.doc党员争先创优读书心得
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 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 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 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 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这话也许只说对了一半。同样的阅读未必有同样的效 果。或曰,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日本一 位作家说,“懂得如何阅读的人并不多。若要培养出文学趣 味与辨识力,这之前,需要大量的文学经验,缺乏这点,学 会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 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 学的重要经验。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髙瞻远瞩;第二境界, 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 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关于读书的方法,可以说的话很多。或许,有几个方面 应特别留意。
读书需作选择。一位学者把书分为五等:浏览之书、细 读之书、熟读之书、再三细读之书、终生相伴之书。英国作 家罗思金把书概括为两类:一时之书与永久之书。在他看来, 好书应是镂之金石的典籍,而不是楮墨精良的书信报章。这
个标准未免有些苛刻。一篇美文,垂之久远;一封书信,情 辞并茂,其实也可归入永久之列。概言之,人们无非是表达 这样一个意思,人有文野之分,书有高下之别,择友要良, 读书要精,如此而已。
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 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翻。比如,一套《古文 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披阅数载,淘沙拣金,以千锤 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 往。再如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无论用什么标准看,都在不朽之列。两汉宏文、唐 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 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许多人心目中 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 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 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 成为"看家”的好书。
读书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 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为应考而读也 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 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古人曰:"好学深思”。学以穷理, 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是很好的方法。有的人坐
拥书城,但所获不多,问题可能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没有 读懂读透读到心里去。古人提出“注六经”,讲的是读书的
党员争先创优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