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方案
一、课程性质、考核目标及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网络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科学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动手能力的电算化会计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1.课程性质
电算化会计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算化会计理论及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受到电算化会计实现手段的训练,增强学生用会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能够操作一个实用会计软件。
2.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要检测学生对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的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电算化会计”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教、学、评有机结合。电算化会计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习电算化会计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区别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标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学习,还要进行上机实验操作,我们将课程考核嵌入学生学习过程,分阶段对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操作进行考核测试,做到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学习测评的有机结合。采用学习测评积分的办法,促使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学习,不断完成各项测验任务,每次完成测验任务获得一定的测验积分,完成学习全过程后,积分达到一定分值,该课程即为学习通过。
第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改变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我们采用学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验,直到正确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二、课程考核方案总体设计
(一)考核手段。
1、网络——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
2、学习软件
理论知识考核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由学生登录网站,计算机自动组卷,学生完成答卷,计算机自动评判考核结果,考核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考核成绩不满意,在一定时间内可多次参加考核,我们只认定成绩最好的考核结果为最终成绩。
实践考核是将计算机网络和学习软件有机结合,由学生登录网站,从网上获取试卷包,启动客户端考试程序及本课程教学软件,根据试卷考核要求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考核交卷后,系统自动判分并给出成绩,成绩合格者可进入后面的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可重新考试,直到考核通过为止。
(二)考核方式
1、本次改革全部采用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考核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为100%。形成性考核既包括理论考核又包括实践考核,采用学习软件和网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2、考核过程采用开放式考核,即学生不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和地点的限制,按照考核要求,自主完成考核内容。
3、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平行进行。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对电算化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顺利地通过整个课程考核,在考核顺序上,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平行进行,理论考核的关闭时间同考核十二。
4、实践考核采取“过关”方式。实践考核必须按顺序进行,不能跳跃,只有前一个考核完全正确,才能进行下一个考核。其中考核二~考核八涉及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完成且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是必考内容,不但要求会做而且要完全正确,不能有任何差错。考核九~考核十二涉及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与应付管理、销售与应收管理等,作为选考内容,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另一个是敦促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多做实验,取得较好的课程考核成绩。
5、学习测评计分办法。学生在网上完成理论知识测验后,可以获取一定的分数;实践考核时,从网上获取试卷包,启动客户端考试程序及本课程教学软件,根据试卷考核要求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考核,计算机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同时评判成绩。
本课程合格成绩为60分。理论考核的合格成绩为18分,实践考核中考核二~考核八的合格成绩为42分,学生必须在上述考核中分别达到合格成绩并经过课程责任教师抽考,才能达到该课程的合格要求。
(三)考核内容
1. 考核目的
(1)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系统管理、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的
电算化会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