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1期 邯郸学院学报 JournalofHandanCollege 2014年3月 《明史》为什么无张国彦列传高峰(邯郸市博物馆研究部,河北邯郸056o02) 摘要:张国彦,明万历朝重臣,《明史》无传。自1980年至今,不少学者多方研究,惜资料收集不足,撰写其生平显得单一薄弱,且多有舛误。经多方查找资料,笔者予以考证和补佚,撰写出更为全面的张国彦传。对于其为何《明史》无传,众学者基本采用《邯郸简史》一书中的观点,认为是受其子明天熹朝重臣张我续(奸臣魏忠贤党徒)牵连所致。笔者认为不确。根据孟森《明史讲义》一书中关于“凡明朝文武诸臣,曾为督抚镇巡等官者,皆削其在辽之事迹。‘凡是明朝人中所长而必书之事在于建州者,则《明史》中削其人而不为立传。”的观点,笔者认为,实乃因张国彦与建州事有关,所以《明史》无传。关键词:《明史》;张国彦;列传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30(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高峰(1974一),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市博物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张府邯郸县人,明万历朝重臣,《明史》无传。其三子张我续为明天熹朝重臣,《明史》也无传。父子二人生平事迹散见于《明史》、《明实录》、《国榷》、《清史稿》、《邯郸县志》、《畿辅通志》及明代文人撰写的野史、笔记等资料中。所幸,1980年l0月,邯郸市文物保管所在邯郸市西郊莲花岗(今邯郸市复兴区建设大街北段东侧)清理原张国彦套墓时出土一碑,上篆文“明都察院右都御史邯郸张公配诰封淑人蔚氏墓志铭”,是为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整理完毕张国彦套墓后,经过考证,邯郸市文物保管所陈光唐、刘东光撰文《河北邯郸出土明刑部尚书张国彦夫妇墓志》,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介绍发掘套墓过程和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的史料价值,并附录《张轮廓始见天日。1990年,《邯郸简史》书出版,书中根据《张,并补充部分资料⑦。1996年,王兴编著的《邯郸历代名人》对张有了进一步的资料补充@。2000年,以《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录文》为底本,参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的张国彦夫妇墓志铭拓片,秦进才、邵服民对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做标点考释,为研究张提供了方便?之。由于张国彦是邯郸人,邯郸学者对其十分关注。从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面世至今,还有邯郸学者李绍健、李发勇、李建志等先后对张进行考证,撰文加以介绍,但补充资料有限,研究成果与前述学者大体相同,略有差异,整体上没有超出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铭的范围@。《明史》为什么无张国彦列传?在《邯郸简史》一书中,作者考证: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张国彦之子张我续时任川贵总督,因水西土目安邦产兴兵反明,前后攻下毕节,围困贵阳,以至贵阳险些陷落,是以受到弹劾而“解职候勘”。因宦途遭此重挫,于是张我续便依附权贵魏忠贤以求长进,受其推荐由户部侍郎转升尚书之职。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帝治魏忠贤之罪,张我续也名列“逆案”,由是使张氏亲族受到株连,此为张国彦《明史》无列传的主要缘由。这是首次提出此观点。以后,在关于张国彦为什么《明史》无列传的问题上,关①见《文物》1986年
《明史》为什么无张国彦列传-论文.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