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迎中秋专题活动
指导思想: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说、习俗。
2、经过过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来弘扬民族精神。
3、让学生知道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活动准备:1、歌曲:«希望人长久»。
2、学生事先搜集相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活动时间:班会课上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过程:
甲乙:401班“话中秋”专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乙:知道!明天是中秋节。
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小说《中秋节的来历》
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么来的,真是一个漂亮的传说。
甲:中秋之因此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漂亮的神话相关。
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小说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
请听小说《嫦娥奔月》
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期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甲:下面请各小组把自己拿手节目送给大家。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全班:古诗吟唱:水调歌头
甲:古往今来,大家把月饼看成吉祥、团圆的象征。
乙: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甲乙:《话中秋》专题班会到此结束。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中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中国古历法把处于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因此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大家常见“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她乡的 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全部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主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厉的祭奠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 人的名篇中全部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换。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初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依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
2021年小学迎中秋专题活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