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232通信协议详解
通信协议
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约定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
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因此,也叫做通信控
制规程,或称传输控制规程,它属于 ISO'S OSI 七层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目前,采用的通信
协议有两类: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同步协议又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以及面向字节计数三种。其
中,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主要用于 DEC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中。
一、物理接口标准
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任务
1)实现数据格式化:因为来自 CPU的是普通的并行数据,所以,接口电路应具有实现不同串行通信方式下的数据格式化的任务。在异步通信方式下,接口自动生成起止式的帧数据格式。在面向字符的同步方式下,接口要在待传送的数据块前加上同步字符。
2)进行串-并转换:串行传送,数据是一位一位串行传送的,而计算机处理数据是并行数据。所以当数据由计算机送至数据发送器时,首先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才能送入计算机处理。因此串并转换是串行接口电路的重要任务。
3)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应具有对数据传输速率——波特率进行选择和控制的能
力。
4)进行错误检测:在发送时接口电路对传送的字符数据自动生成奇偶校验位或其他校验码。在接收时,接口电路检查字符的奇偶校验或其他校验码,确定是否发生传送错误。
5)进行 TTL 与 EIA 电平转换: CPU和终端均采用 TTL电平及正逻辑,它们与 EIA 采用的电平及负逻辑不兼容,需在接口电路中进行转换。
( 6)提供 EIA-RS-232C 接口标准所要求的信号线:远距离通信采用 MODEM时,需要 9 根信号线;
近距离零 MODEM方式,只需要 3 根信号线。这些信号线由接口电路提供,以便与 MODEM或终端进
行联络与控制。
2、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组成
为了完成上述串行接口的任务,串行通信接口电路一般由可编程的串行接口芯片、波特率发生器、
EIA 与 TTL 电平转换器以及地址译码电路组成。其中,串行接口芯片,随着大规模继承电路技术的发展,通用的同步 (USRT)和异步( UART)接口芯片种类越来越多,如下表所示。它们的基本功能是类似的,都能实现上面提出的串行通信接口基本任务的大部分工作,且都是可编程的。才用这些芯
片作为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核心芯片,会使电路结构比较简单。
有关串行通信的物理标准
为使计算机、电话以及其他通信设备互相沟通,现在,已经对串行通信建立了几个一致的概念和标准,这些概念和标准属于三个方面:传输率,电特性,信号名称和接口标准。
1、传输率:所谓传输率就是指每秒传输多少位,传输率也常叫波特率。国际上规定了一个标准波特
率系列,标准波特率也是最常用的波特率,标准波特率系列为 110、300、 600、1200、4800、 9600
和 19200。大多数 CRT 终端
RS232通信协议详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