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两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9 课《词两首》中第二首《渔歌子》 。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
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
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
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 。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
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 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了解词牌《渔歌子》 。
1)读词名《渔歌子》 。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 是一种词牌名。
《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你了解他吗?
二、初读古词要流利
学生初读词。要求:
1)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2)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注意多音字“塞”及生字的读音。
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指名读,划节奏。
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生读下半句。
齐读,注意节奏。
三、情景交融明诗意
理解意思。
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习,理解词句的意思。
指名汇报。
词两首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