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瞬间的永恒” 瞬间的永恒.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瞬间的永恒” 瞬间的永恒

  摘 要: 莱辛依据“拉奥孔”群雕而著的美学名著《拉奥孔》,被誉为“现实主义美学里程碑”和“启蒙运动思想武器”。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全方面详尽地介绍了莱辛《拉奥孔》的基础看法,探讨了其历史现实的意义、作用及其不足。
  关键词: 莱辛 《拉奥孔》 美学 群雕
  
  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文艺批评家、剧作家,德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奠基者,德勒的直接的先驱。别林斯基谈到德国民族文学的诞生时说道:“德国文学的革命不是由一个伟大诗人开始,而是由一位智慧而刚毅的批评家莱辛来完成的。”这句话说明了莱辛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主要的历史地位。1766年,莱辛发表了她的代表作《拉奥孔》,她经过比较雕塑“拉奥孔”和史诗中的“拉奥孔”的不一样,深入细致地提出有关诗的特殊规律的思想,有关诗的规律和其它艺术规律相区分的思想。这对当初的德国有深刻的革命意义,并成为以后文学上现实主义美学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为19世纪进步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起了主要的促进作用。在科技高度发达、审美艺术百家争鸣的今天来重新审阅这部美学巨著有深刻的意义。
  《拉奥孔》的基础看法
  莱辛的《拉奥孔》论证了诗和造型艺术的区分和界限,论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
  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应,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连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改变和矛盾和动作的过程。她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能够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绘画和雕刻可寓动于静,选择物体在其运动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者想象这物体在过去和未来的状态。诗可化静为动,给予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属性以生动如画的感性形象。莱辛看到了文艺的共同要求,就是给予描写对象以生动的、丰富的详细形象。就各类艺术所表现的美学理想看,“表示物体美是绘画的使命”,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诗则不然,它所模拟的对象不限于美,丑、悲、喜、高尚和滑稽皆可入诗。[1]
  《拉奥孔》的历史意义、地位和作用
  莱辛的《拉奥孔》诞生以来,一直受人关注,对它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
  朱光潜认为:“《拉奥孔》这部美学著作不仅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中的一座纪念坊,也是启蒙运动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这部著作包括了当初德国文化界部分争论剧烈的根本性的问题,它的联络很广泛,而它的内容也很丰富深刻。”[2]
  歌德说:“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个可怜的观看领域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这么久被曲解的一句话‘诗如同画’突然被清除了,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的区分明晰了,两种艺术的顶点今后分开了,即使它们的基础很靠近……这种美好的思想,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我们,一切到现在为止还在起指导作用的批评全部像是穿旧了的上衣一样被抛弃了。”[3]
  《拉奥

“瞬间的永恒” 瞬间的永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