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内涵段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教学设计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和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从而深刻的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升学生隋文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经过朗诵课文,让学生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增强对文本的了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爱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学习,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产生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下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概括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复述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体会情感。
浏览课文。
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小女孩一共擦亮了几次火柴?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1.出示自学提醒,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在每一次擦燃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全部看到了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小组汇报、交流。
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多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师: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气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
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看到了什么?
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第3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为何看到了漂亮的圣诞树?
第四次擦燃火柴。
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何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师:提问:她为何看到了慈祥的奶奶?
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讨论第五次擦火柴,了解关键句含义。
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快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 出示关键句,了解
卖火柴的小女孩内涵段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