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文的留白艺术-留白的艺术.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文的留白艺术|留白的艺术

  内容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在古人的艺术创作里,人文合一,也是一个审美价值取向,在古诗文的教学里,应该主动关注,让学生感受、领会传统中华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留白 人文合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使用极为简练的白描手法,寥寥数语,描绘出了由五幅图景组成的一幅游子羁旅她乡的落寞意象,让人读来余音绕梁,回味不绝。透过这短短28个文字,我们能够更深一层次的看到作品真正的艺术魅力,关键是作者马致远洗炼文字背后的高超的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很轻易激活感性的想象空间。
  不妨来看看笔者眼里的五幅图景。
  第一幅“枯藤老树昏鸦”,三个名词三种相互关联的事物,描绘出一幅萧条凄凉的秋日晚景:一棵瘦骨嶙峋的老树,虬曲的枝干,缠绕着枯败的藤蔓,有部分枯藤悬挂猎猎西风之中,茫然摇荡,一群黑色的乌鸦,背负着一抹淡淡的夕阳,恍恍惚惚立于枝头,发出悲凄的鸣叫。
  第二幅“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上一座古朴小桥,溪旁几座茅舍,冒着缕缕炊烟,牛羊呼叫着归家,深入唤起了作者的思乡思人之情。
  第三幅“古道西风瘦马”,身心疲惫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西风,立于桥头,犹豫不前。
  第四幅“夕阳西下”,秋高气爽,落日余晖脉脉,笼罩着游子眼里的景致,平添了很多愁绪。
  第五幅“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断肠人”,能够是远离故乡的作者,思念远方的亲人,潸然泪下;也可了解为作者想象中的远方的亲人――作者的父母,或是作者的妻子,这时候,也迎着夕阳,倚着门窗,在撕心裂肺地想念远游的儿子或丈夫吧。
  什么样的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作者只用一个简约的词语点到为止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意象的生成、组合,全凭作者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去填充,去丰富。我想,这就是接收美学所说的文本的召唤结构。假如读者缺乏这方面的生活感受或审美情趣,对作品的解读就会出现问题,或只停留在理性了解的层面,或只是人云亦云不知就里。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初中书本里的另一篇课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和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中对于吕蒙怎样转变学习观念、怎样刻苦努力学习、学习后的才略怎样,只以简约的“蒙乃始就学”和“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两句话带过,此时无声胜有声,大段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参加、去品味。
  古人为文,就像古人作画,淡淡几笔,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寓深刻的神于简约灵动的形,方寸

古诗文的留白艺术-留白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