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互联网金融这把利器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 对现代金融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一般认为,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 即业界的“互联网金融”), 也包括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即业界的“金融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相比较, 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了“变”与“不变”两大特征。“不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不确定环境中资金融通的核心功能没有改变; 二是股权、债券等金融契约的本质和金融风险等概念没有改变。“变”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因素对金融的渗透: 一是物质层面上, 互联网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技术进步可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变交易的组织形式。二是精神层面上, 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 体现平等、自由、普惠的精神。互联网金融革命, 对当前来说, 最有意义的影响是有助于解决“两缺”(缺信息、缺信用) 、破解“两难”(投资难、融资难)问题。互联网金融有利于解决个人投资难问题。首先, 互联网金融为投资活动提供了多种新型平台。 P2P 、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形式丰富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 更好地满足了民间资本多元化的风险偏好。其次, 互联网金融使得投资更加方便快捷。各种投资理财产品不经过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机构, 通过网上平台就可以直接交易, 支付方式逐渐走向移动终端, 更加方便、快捷,投资者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投资活动,打破了投资的物理边界。再次, 互联网金融使得投资参与者更加大众化。互联网金融将金融产品做的更加简单化, 操作的体验越来越好, 投资的额度越来越小, 门槛越来越低, 风险对冲也越来越简单, 拉近了与投资者之间的距离, 将原来排他性、专业性很强的理财行为变得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扩大了投资者参与范围。互联网金融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问题之所以在小微企业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信息和信用的“两缺”。缺信息表现在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小且过于分散,生产、经营、技术、人才、交易等信息的记录不完整、不连续, 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保险等服务的信息成本高, 弱化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缺信用表现在小微企业的真实信用难以充分和有效表达, 小微企业往往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 没有足够的信用基础数据积累, 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较大,因此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动力不足。互联网金融通过改善小微企业信息、信用“两缺”状态, 为破解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路径。首先, 互联网金融在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上的创新减弱信息不对称程度, 缓解了信息缺失问题。传统信息获取渠道窄, 信息供给不足, 导致信息获取成本和授信风险成本高。而互联网具有与生俱来的信息汇聚和整合能力, 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信
用好互联网金融这把利器.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