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雕刻,尴尬的传统艺术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象牙雕刻技术是“燕京八绝”之一,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保护遗产,但是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这个传统的宫廷工艺正面临着尴尬……
1949年出生的柴慈继是国家级牙雕工艺大师,也是象牙雕刻行业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师之一。他文革后从黑龙江建设兵团返城回京,凭着自己泥塑的美术功底和对雕刻艺术的热爱进了北京象牙雕刻厂,这一干就是30多年。回想起来,柴大师说,当时同一批进来的一共有38位学徒工,现在却只剩下3位了,留下来的都是真心喜欢牙雕这门手艺的人。
柴慈继承担多项重大高精象牙雕刻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任务,成功研究出牙雕与根雕及象牙与葫芦等不同材质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拓展了牙雕技艺的表现手法和样式,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神韵。其作品被选为国礼赠送友好国家。《香音之神》、《大唐贵妃》、《药师玻璃光佛会》、《嫦娥奔月》、《孔子圣迹图》等多件牙雕经典作品,获全国工艺美术最高奖。
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但被问到这个行业的前景时,他淡然一笑,略带几分忧伤地说道:“象牙雕刻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国家出面来扶持,我相信它不会消失,但是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根本原因是原料供应上的缺失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料,拿什么去雕刻呢,更别说传承的问题!”面对如此的尴尬情况,京城象牙雕刻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艰难地传承着这门民族传统工艺。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牙是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光洁、耐用,珍贵程度可与宝石、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牙雕,古老的传统艺术,因牙材自身的品质感和其高洁的美感,成为中国特种工艺美术的一部分,由于它工艺复杂且具有相当的难度,一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承传。
象牙雕刻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并凿出基本造型,要求把整体形态、神态都塑造好。虽然作品制作得还不够细致,但它生动与否已初见端倪,所以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成品好坏的基础;第二步是铲,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光亮度;第三步是磨,传统的加工手段是用光叶和措草来打磨。光叶是大毛竹外层的叶子,反面有毛,用它来打磨象牙制品会更加柔润。措草是一种大型的节节草,干了以后,沾点水绑在小竹板上特别好用。但现在这两种东西都很少了,一般用砂纸来代替,效果虽然也可以,但还是不如光叶和措草打磨出来的光泽细腻柔和,让人看着舒服。
牙雕的表现题材很广泛。一般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类题材。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象牙雕刻,尴尬的传统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