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doc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
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
理由: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小说中塑造的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 之为阿Q精神。具体表现为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等。鲁迅先生 正是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 病症。在那个年代,鲁迅先生这篇作品的创作初衷是非常积极的,而且也确实起到了警醒世 人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仍然抱着这种观点看待阿Q精神胜利法,无疑会让 很多人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其实,无论古今中外,阿Q精神胜利法都无处不在,并且阿Q 精神在今天还有适用性,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他,为我们今天所用。所以在今天 对阿Q精神胜利法进行分析,仍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吕俊华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9 月第1版
阿Q的精神胜利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和哲理、心理内涵。关于社会、历史内涵,人 们己经说得很多了,但仅仅从这方面进行研究,尚不足以充分揭示啊Q这一形象的底蕴。 本文拟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阿Q精神胜利的内涵并进而论及鲁迅的思想。阿Q的 精神胜利是对自尊的维护阿Q为什么需要精神胜利?他的精神胜利法的出发点是什么?作 者认为是自尊。就是说,他的精神胜利首先是从他的自尊心生发出来的,是出于维护,保护 自己的尊严的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人无自尊,就不成其为人。人是自我意识的实 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就有了自尊。自尊心与自我意识同样古老。它们是在长期的社会共 同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劳动,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区别;又由于在劳动中互相 依赖,人不但认识到人与物的区别,也认识到人与己的区别。于是就产生了自我意识和自尊 心,即在对方的意识里意识到自己,好象自己生活于另一个人身上的那种意识。这正是阿Q 需要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内涵。
2、 《对阿Q “精神胜利法"之深层心理分析》(福建师范大学人事处。福建福州350108) 林双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总第150期)
本文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特性、成因的心理分析,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 法”与历史循环论、普遍的国民劣根性的内在联系。旨在进一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创 作意图。理解作者对健全与独立的个体人格的孜孜追求。
3、 《简论阿Q “精神胜利法”的普遍性》吴建茹乌云其其格(赤峰学院蒙古文史学院, 内蒙古赤峰024000)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1期2008年1月
从阿Q相的国内外普遍性,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精神胜利法”的历史文 化、社会根源等方面可以看出,阿Q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特征,具有普遍 性。本文就介绍啊Q相的国内外普遍性,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及其历史文化和 社会渊源。“精神胜利法”成为了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特征。这样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典 型心理,对个人,对群体,甚至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都有着极为消极的影响。生活在这 样环境中的鲁迅先生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弃医从文,从而写了《阿Q正传》,想用阿Q
这样的人物揭露“精神胜利法”的真正面目,让人们知道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拯救国民 的灵魂,从而拯救我们的祖国。
4、 《也谈阿Q的“精神胜利法”》刘维祥 佳木
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