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案例分析
分析教材与学情: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4课。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易于学生理解,但为什么作者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教学重点,就要通过教学课件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夺下泸定桥,这是飞夺泸定桥的铺垫。教学中还要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吗?“长征”
你们想更了解长征吗?这节课让我们重走一段长征路——飞夺泸定桥。板题:飞夺泸定桥。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题目才能更好地读懂课文。请同学们再读题目。
题目主要写什么呢?( “飞”、“夺”)
“飞”、“夺”各是什么意思?(板书:抢时间 攻天险)
(二)、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飞”着抢时间?谁能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找出关键的那句话。
(1)指名回答。出示课件“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
(2)理解“关键”:“关键”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能否加上关联词,表达出这句话的意思呢?老师引导叙述:
只有抢在敌人前头,我军才能……
如果要战胜敌人,我军就要……
我军要战胜敌人,非……不可
2、过渡: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他们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用困①、困②……标困难,用克①、克②……标出红军怎样克服困难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生汇报时课件出示
朗读文本。请女同学读表示“困难”的句子,男同学读“克服”困难的句子。
重点点拨:抢时间的结果怎样?把敌人抛在后面,“抛”字是什么意思?“甩”。“抛”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
3、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课文中这些困难,红军还可能遇到了哪些实际困难?
生自由回答:山高……路滑……摔倒……感冒……
4、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还是将敌人抛在了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扬他们吗?
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三)、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这样的喊叫:出示课件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齐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敌人的什么态度?谁能把敌人的这种嚣张态度表现出来?看谁最有表演天赋。
(可男同学齐读)
2、同学们,咱们来采访一下这位“敌人”:“你凭什么这样疯狂、这样嚣张地说我军只能飞过去呢?
生: ……桥险
3、师:这就是所谓的“天险”,天险到底险在哪里呢?下面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学习第六自然段,讨论一下天险“险”在哪里?
4汇报:谁来谈一谈天险到底险在哪里?
生1:桥险,桥上非常险峻,桥上只有13根铁索,并且没有木板当作桥面,只有一条
《飞夺泸定桥》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