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绽放异彩
摘 要:在新版教材中,对于柯尔文手势的认知和运用有了明确的要求。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柯尔文手势,让它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音准、音高问题,让它辅助学生更好地识谱,并进行歌曲中的合唱。
关键词:柯尔文手势;唱名;识谱;二声部训练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具体地把音的高低通过不同的手势在空间表示出来,使抽象的声音更具体形象。对于学生来说,相比机械、抽象的教学更简单易懂。在国外,柯达伊教学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中,而我们新版本的音乐教材中,柯达伊手势以图谱的形式在一年级音乐课本里就已经出现,而到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已经对七个基本音级的唱名有了明确的显现性的认知要求。因此,柯尔文手势势必以它特有的存在在教学中实施起来。
一、学习唱名,小试牛刀
对于学生而言,利用柯尔文手势学习唱名相对于简单的听琴模唱更形象具体,它能使学生对唱名有更直观的记忆,而手势的高低变化也使学生对音的高低概念通过空间移动而有了更深的认知。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的相应环节中充分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唱名的认知与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音准问题,为视唱整首歌曲做铺垫。
发声练习是音乐课堂的准备部分,服务于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良好的铺垫,发声练习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解决音准问题。因此,在发声练习中进行唱名学习是音乐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传统教学中,发声练习枯燥而机械,只是老师唱学生模仿,如果发声练习时加上柯尔文手势,既具体形象,又有助于师生互动合作,会使课堂更生动、教学效果更明显。良好的音准,其建立从学习旋律音程开始,音准是对音与音之间关系的具象感知。在发声练习中,应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听唱两个音的旋律,这样能使学生对音的距离产生概念。如:老师边弹琴边做柯尔文手势do、mi,同时唱出唱名,学生模仿,边唱do、mi边做手势;老师边弹琴边做柯达伊手势mi、sol,学生根据老师的变化继续模唱mi、sol,熟练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根据老师的手势及琴声模唱。教学时先从简单的大三度音程开始,然后逐步加深难度,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学生的音准概念就会日趋扎实。
二、辅助识谱,初露锋芒
识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课堂中能使孩子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孩子们模唱歌曲,特别是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而当他们面对识谱时往往有畏难情绪,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准确、恰当地运用可以让学生更乐于投入学习。
教材中的歌曲曲谱让学生每首都会唱,那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能更自信地唱好曲谱,我们要有选择地让学生学唱歌曲里的曲谱,并在教学中将柯尔文手势不失时机地运用起来。如教唱《打花巴掌》时,我们可以选择里面反复出现三次的“13 2”这一小节,让学生边做柯尔文手势边视唱,简单易学,让学生尝到视唱曲谱的甜头,以后的学习会更得心应手。
教材里有很多歌曲,它的整首歌曲的乐句与乐句之间节奏相似或相同,旋律也相似或相同。这一类歌曲只要选择其中一个乐句来视唱,掌握后其他乐句学习起来就简单了。如二年级的歌曲《乃呦乃》,整首歌曲就三个唱名组成,只要选择
让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绽放异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