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一个未展开的论断
[内容摘要] 本文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模糊的未展开的论断,容易引起误解。知识包含了正确与错误两种知识。只有正确、科学的知识才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关 键 词] 知识;力量
[作者简介] 石磊,河北省农业厅农经处调研员
张静,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知识就是力量”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言,甚至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但在实践中,也有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知识就是力量吗?特别是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很有必要对这一名言的内涵进行一些探讨。
一、“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没有展开的论断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1561~1626)的名言。就是这个培根,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对于“知识就是力量”,他本人是如何论述的?实际上这一句话仅仅存在于他没有公开发表的《沉思录》中,是一个没有展开的论断。
尽管他没有展开,但在当时学术界旧权威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这一论断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勇敢地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培根生活于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学术的进步》《新工具》等重要著作中,他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他分析了经院哲学的演绎方法,认为这种方法非但不能给人类增加新的知识,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此,他创立了科学研究的新工具――归纳法,即“从感觉与特殊事物把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要像蜜蜂那样从外部广泛地采集事实材料,然后用自己的力量来安排消化,从而有所创造。他不仅把感觉经验看作一切知识的源泉,而且认为经验是自然形成的,而实验则是由人控制的,人通过实验,往往能得到从经验得不到的知识。这对于主张“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经院哲学,对“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一类远离社会发展的讨论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在培根的著作中“知识就是力量”作为一个没有展开的论断,应该说在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体现了培根积极的唯物主义思想,并表现在他的其他重要著作中的。
尽管“知识就是力量”是一个没有展开的论断,在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在迷信、愚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渴求通过知识的力量变革社会的人们,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背景的不同,特别是在尊重知识的当代,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面临极大就业压力,分配秩序混乱导致的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和分配严重不合理等等问题,使相当多的人对“知识就是力量”产生了怀疑。其实,且不说培根没有展开他的这个论断,即使有他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专著,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人们在当代面临的新问题。
二、“知识就是力量”还是一个模糊的论断
按照我们的说法,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按照西方人的解释,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虽然说法不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未展开的论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