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怎样正确利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周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论多么顽皮的学生,不论多么冷漠的学生,其内心深处全部很渴望被他人赏识。赏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好,使她们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即使赏识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不过有些人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地去实施;也有些人,对于学生一味地赏识,不敢批评和处罚,造成走向了赏识教育的极端。针对赏识教育的特点,我认为要正确地利用赏识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多个问题:
一、赏识教育的时效性
首先,对学生一定要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要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要让学生在友好和温馨的气氛中愉快成长。
其次,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要立即发觉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功,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优点和优点,并利用一切适当的时机立即地给肯定和激励。赏识是有时效性的,立即赏识所产生的影响要比事后很久才赏识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大得多。所以,“赏识教育”要把握好教育时机,找准教育的切入点,突出适时渗透,达成真正意义的教育实效。
二、赏识教育的适度性和差异性
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可见,渴望得到赏识,渴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重视是每个人的精神需求。而老师的赏识,能使学生取得无穷的信心和动力。
首先,赏识要合适、适度而不能过分。要依据事实需要进行表彰和激励。牵强的赏识,附会的激励,不但对学生起不到激励作用,而且会让她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和贬值。过分的赏识则易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
其次,赏识要因人而异,要依据不一样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因材施教。要把赏识给每一个需要它的孩子,要在每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她立即的赏识。
三、赏识教育的针对性
对学生的赏识要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当学生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我们要只表彰其行为,而不应该含糊其辞地表彰其整个人,也就是说要就事论事。比如有个学生常常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突然在某一天她交了作业,那么老师要立即地表彰她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一点。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哪首先的进步取得了老师的赏识和肯定,让学生在细微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
四、赏识教育的包容性
赏识并不意味着只是表彰和激励,它也有批评和处罚。对于学生的较轻错误,老师能够和风细雨地耐心批评教育,让她们认识到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接收教育。而对于部分犯严重错误的学生,比如打架斗殴、吸食毒品、欺负同学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的,老师必需严厉批评和处罚,并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担后果和责任。只有这么,才能让她明辨是非。其实,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需要经历部分磨难的,只有经历磨
2021年再谈怎样正确利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周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