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分析试论古诗十九首行旅诗的时空意识
摘要:古诗十九首作为行旅诗是作者在长途跋涉旅行的状态下抒发的相思相恋和悲怀感情,是对自然风物和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古诗十九首的时空意识,以加深对古诗十九首行旅诗的了解和感悟。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行旅诗;时空;意识
从诗类的角度考查,魏晋时期古诗十九首多为对行旅生活的描写,萧统文选将其归为行旅诗类。古诗十九首的行旅诗是古诗作者在长途跋涉旅行的状态下抒发的相思相恋和悲怀感情。行旅生活的诗歌内容,决定了作品对自然风物和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和感受。自然风物无不引发诗人对生命的感悟,而时空意识又表现了诗大家的生命困顿和对生命短暂的慨叹。
一、感悟空间的阔大和生存的困顿
古诗十九首的空间意识是十分鲜明的。以组诗的规模表现了普遍的、强烈的空间意识,而且这种空间意识形成了整体性、统一性特征。古诗十九首的空间意象的描写使古诗十九首作者当下生存体验和空间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了强烈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这就提升了诗歌的思想艺术品味,从而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功效。
在古诗十九首里,这种空间意识,几乎遍布全部的行旅诗,如: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冉冉孤生竹)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言迈)
思还故乡闾,欲归道无因(去者日以疏)
这些诗篇和诗句,首先突出而明确地构置了这种空间意象。同时,有些诗句尽管没有表现明确的空间意象,但也暗含一个空间意识。空间意识是社会个体行旅生活的一个独特感受,漂泊她乡的游子对空间的体验会更为敏感和深切。古诗十九首中大量诗歌描写空间意象和表现空间意识,能够证实空间这一人生存在维度在古诗十九首作者的心中含有十分主要的地位,而且形成一个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经过诗歌加以表现,其表现的普遍性,是以前历代的诗歌作品不能和之相比的。尽管在古诗十九首作品中,空间意识尚不如时间意识表现得充足和强烈,但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这种普遍的规模来表现空间意识和空间意象,这应该说是诗歌史上的一个新的改变,应该引发我们的关注。
考察古诗十九首的作品,能够发觉,在表现空间意识的过程中展现了以下特征。
首先,古诗十九首作品经常使用数量词和形容词来表现对空间的直观感知,从而表现诗人行旅的困顿及其感受。
行旅中最平常最深切的体验首先是对空间的体验。距离的远近、路途的高低、行程的难易等等,是行旅生涯中时时经历,无时无刻不关联着创作主体的个体生存经验。古诗十九首中“万余里”“千里”等数量词的使用,是对遥远的空间距离的量化表现,是无数次对遥远距离的反复观察和叠加体验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以后才写入诗中。在内容手法全部很相近的诗里,诗人不可能总使用数量词,在变换了词汇使用方法以后,“长”“远”“迢迢”“悠悠”“漫”“浩浩”等类的语词,便被用来正确地表现诗大家对空间之维的观察和体验。这已不是纯然客观地观察,不但仅是自发地引动情绪的心理体验,而是在重复观察、叠加体验的基础上的一个强烈印象的描写。所以,在这些词组的使用过程中,诗大家的主观情感已和这些空间意象紧密结合,空间意象的表现更有利于表现诗人的情感。
其次,
2021年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分析试论古诗十九首行旅诗的时空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