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优秀教学设计叁等奖
小学第一册数学《比较》
《动物乐园》教学设计
凤县新建路小学 罗会贤
教学目标与策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比较》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它方法比较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精神。
策略与方法:
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1、“动物乐园”中动物的头饰。
2、可采用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教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
“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不信,你们看一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闻乐见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动物乐园要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助兴,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一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1)教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教师:请其他同学也在桌面上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后,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①、教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样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愉快学习。)
②、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③、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
④、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比较(罗惠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