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二胡简谱喜洋洋简谱二胡
听松,又名听宋,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独奏曲。音乐教育家杨荫浏在为阿炳曲集写的乐曲说明中说:“听松可能也是阿炳自己的作品。”据阿炳传略说,大家听到阿炳演奏此曲的时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起来看看xx为你带来的“听松二胡简谱”,这其中可能就有你需要的。
听松创作背景
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小说,因此又名听宋。”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小说,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定胜利。
听松乐曲结构
听松的曲式结构为直进式三段体。全曲分五部分,主乐曲由三个段落组成,曲前有引子,曲后有尾声,前后对称,专题突出。引子及尾声为徵调式,乐曲第一、二、三段为宫调式。引子,每分钟约60拍;第一段,每分钟约80拍;第二段,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第三段,每分钟120拍;尾声,在急急风的锣鼓声中结束。
听松二胡简谱
听松评价鉴赏
乐曲结构
听松全曲结构严谨,音乐素材新奇,乐曲一改中国传统的渐进式发展手法,伴随音乐的展开新材料不停出现,乐思层层递进,充满着戏剧色彩。全曲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散——慢——中——快——散的布局标准,而尾声和引子在情绪上和音乐素材上全部有呼应,使作品取得了统一性。尤其是开头和结尾一句含有很强的戏剧性,发人深省。
引子部分
节奏较自由,仿佛京剧唱腔里的“导板”,三小节一句,每一句的旋律全部由高向低,好似哭喊的行腔。旋律一句比一句走高,又好似阿炳痛苦而激愤地向苍天发出的责问。第一句音乐从2音上起,三句全部落在主音5上。听来语气肯定,且一句紧似一句。
第一段
共八小节。开始四小节好似作者在窘迫、孤独、严寒中的沉吟、思索和自问。伴随音乐出现了一个长音1,仿佛得出一个令人意味深长的答案。紧接着就是一个以5、1、3、1为旋律特征的曲调带有几分明朗、乐观,并透露着作者一个坚毅、不屈服的性格特征。表示了作者向往光明,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愿望。
第二段
美好的愿望再残酷的现实面前似昙花一现是那样的极其脆弱,在此段开始4、3、2、1的音乐动机下,一切又变得是那样的沉重、悲凉,作者心中由此变得跌宕起伏,心中矛盾冲突万千,难以用语言来表示心中的悲苦,对世俗的不平、愤恨。
在此段乐曲中切分音节奏大量地连续出现,乐节内部旋律采取级进方法,乐节之间旋律采取跳进方法,正是这种对比使得旋律的强弱颠簸不平,冲突不停,组成一环扣一环的波浪运动,跌宕多姿。从而加强了作者心中冲突的矛盾程度;乐节之间融结紧密,利用了终止及乐句在切分中进入等方法,形成一个不停顿的运动,音乐一气呵成。音乐在速度上,先由每分钟69拍,到每分钟100,直到每分钟126拍。这种音乐速度的逐步加紧的改变,也使得矛盾性逐步加深,表示了阿炳内心的极不平静。在此段结尾的一个音落在了强有力的八分音符的10上,表现了作者阿炳坚强不屈的性格和个性。
第三段
第三段,开始以二胡的内弦小三度由下向上的滑奏形式再次向苍天大地发问。两小节一句,共八小结四个问。这一次地问作者经过了第二段的内心思想情感的矛盾冲突再
2021年听松二胡简谱喜洋洋简谱二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