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筹办 衰落 学籍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 用心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4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写法。
【学法引导】
1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2 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感知鲁迅的人品。
3 可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涵。
2 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高尚人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导语略)
明确目标(见上“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共走过了54个春秋,经历了无数次坎坷波折。可是,我们从本文中看不到一丝他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易的高尚风范。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用自己的话大概说出鲁迅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的文学创作活动,并注意积累词语。
1 学生自读后,指名回答。(家庭生活、求学经历、工作坎坷)
2 出示词语卡片,掌握词语。(详见“教学目标”)
(四) 进一步研讨课文
1 学生简述鲁迅生平。教师进一步提示:本文表面上看确是以时间为顺序依次介绍了家庭、求学和回国后的情况(人生历程的三个阶段),仔细读,还会发现文中另隐含着一条反映作者性格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轮廓线(完成目标“2”)。
2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各段能反映作者性格和思想发展的关键语句或词语,并尝试作批注(完成目标“3”)。(也可结合课后练习三)
文中的语句
隐含的思想感情
1
2
3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自传是作者记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文章。鲁迅先生写自己的经历和变故并没有事无巨细一律都写,而是有所选择。想一想作者为何有些内容要特意突出,有些却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完成目标“4”,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写法)
(五) 总结、扩展
1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时间的原委,让读者看得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祖国、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
鲁迅自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