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伤仲永(王军英).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
伤仲永
课型
示范课
课时
1
教者
王军英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4、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重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时间
教学内容与过程
设计意图
2分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句中停顿的诵读能力,但也可以培养理解句意的能力。)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
(1)重点字的理解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2)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做宾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作有利可图
3、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共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创设情境
培养语感
积累文言词
灵活理解词义
理清思路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
(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 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2. 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①用词的精当传神。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五、作业:疏通文意
理解主旨
学习写法
学习语言特点
训练学生确立观察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伤仲永》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掌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

伤仲永(王军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14042****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21-04-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