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的本质.doc浅谈人的本质
[论文关键词]:人的本质;社会关系;自然属性
[论文摘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 对“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一直被当作科学的定义来引 用。文章回顾了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的各种认识,探寻了 马克思提出这一论断所秉承的思路;分析了该文本第六节 的内容,并提出了三条推论,针对三条推论进行了逻辑上 的质疑,提出应该从多个文本来把握马克思思想;最后谈 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下人的本质定义面临着各种挑战, 需要对人的本质的定义进行修订,并对此做出了大胆的尝 试。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以前的旧的 哲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恩格斯在四 十多年后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时,以附录的形式把这个文件公诸于世,并且给予了高度 评价,称之为是“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 文件。” [1] (P24)在这份文件中有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 (P18)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在肖前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理》中也原封不动地照搬马克思的这个论断来定义人的本 质。然而我在把这个文件和马克思的其他文件(特别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费尔巴哈”这一章)一起研读后, 对于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却有不同的理解,从而重新思考了 人的本质的定义。
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 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 物”。这是他分别从理性认知和社会生活两个视角对人的 哲学的把握。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论断对后世哲学家都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是人学苏醒的时期,这一时 期的人文主义,就认为人的本质不应从神的本质来理解, 而应从人自身来确认,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理性和本来的存 在。认为人作为一具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又具有情感欲望, 这些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到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 义者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他 们都肯定人的社会性,例如霍尔巴赫就认为人不能脱离社 会而孤立地存在,除了生物性以外,人还有一定的社会
性。总体来看,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把人性归结为 人的自然属性,把人的社会属性看作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延 伸。黑格尔从他的唯心主义出发,反对把人的本质看成永 恒不变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自我意识,而自我 意识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异化才能实现自己。黑格尔认为人 的本质(自我意识)是一个自由的过程,而劳动又恰是这 样一个争取自由、实现主体和客体统一的过程。所以黑格 尔把人逻辑地理解为自己劳动的结果,把劳动看作是人的 本质。然而黑格尔所讲的“劳动”,只是精神活动,是抽象 的精神的劳动。黑格尔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的这一论 断,对于马克思定义人的本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就因为他的唯物主义还没 有贯彻到历史领域,所以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就还只能是 停留在感性和直观之上,无法实现从人的感性直观过渡到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方面。即使有一些带有自觉的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冒出,但也不幸窒息在他的理论鸿沟之中。 在费尔巴哈那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类本质、作 为类的类,就是把自己的本质当作对象的意识、类意识, 也就是换了一种说法的
浅谈人的本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