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曹植洛神赋曹植洛神赋
摘 要:和其父兄在政治上的突出成就相比,曹植以其才高八斗著名于世,文心雕龙・才略称其诗“丽而表逸”,她的辞赋影响深远,洛神赋就是其抒情赋的代表作,这篇赋是黄初四年曹植回藩地经过洛水时有感而作,全篇词采华丽,想象奇特,充满了神话的梦幻色彩,表现了当初“诗赋欲丽”的创作特色。本文对其写作目标、结构和文章的语言、文本进行了阐释,即使洛神赋沿袭了大多神女赋的一贯的创作模式,但经过创新及作者天才创作进而发明出很完美的辞赋。
关键词:曹植 洛神赋 神女
“天下才共有一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李翰蒙求集注谢灵运如此赞誉曹植,钟嵘则称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钟嵘诗品之上。成书也认为她兼有父兄之长,而又避其之短,“魏诗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伤于弱,风雅当家,诗人本色,当推此君”(成书多岁堂古诗存卷三)。曹植的盛才为后世所称道,其文章也倍受推崇,对后世文学有很深的影响。
洛神赋是曹植后期创作最为主要的作品之一,作者经过奇幻的想象,描写了人神相恋,却不得结合以致分离的小说,塑造了一个漂亮非凡,纯洁多情,高雅脱俗的洛神形象。
有关洛神赋的写作目标,通常认为是受宋玉神女赋的影响,赞美一个漂亮的女神;又有传说认为洛神赋是作者感念甄氏所作,作者曾向甄氏求婚,没有成功。以后其兄曹丕娶了甄氏,使作者内心不平。她深爱甄氏,却未能和之结合,日夜思念。黄初三年曹植入朝,曹丕把甄氏的陪嫁品拿给曹植看,此时甄氏已死,睹物思人,作者潸然泪下。曹丕见此,命太子留下曹植宴饮,以陪嫁品赠植。曹植启程回封地,路径洛水,想起甄氏。冥冥之中,忽见一女前来,她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的从嫁,前和五官中郎将曹丕,今和君王。”然后又说她“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罢,便飘然而去。以后派人送珠给作者,作者以玉佩为回赠,感此事遂作洛神赋,此赋为魏明帝曹�所见,更名为洛神赋,这种说法即使和史实不相符合,却也叙述了一段人神相恋,却不能结合的小说。
洛神赋的序言文字简单明了,交代了写作目标:一是想起有关洛神宓妃的传说;再是有感于宋玉答对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之事。
正文则是全篇结构紧凑,笔法生动细腻。第一部分,作者先叙述自己从京城回藩地,过洛水时,见到一位美人。然后以和御者对话的方法引出洛河之神;第二部分,则用浓彩重笔极力铺叙洛神之美和双方的感受;第三部分,直接书写洛神因人神殊道,不得结合,饮恨而去和作者对洛神的思念眷恋之情。
作者用奇妙的幻想、生动出色的比方、虚实结合,描绘了洛神的形象。“翩若惊鸿,宛如游龙。”一位轻盈漂亮,婀娜多姿的漂亮女子,如在眼前。“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的端庄秀美之态跃然纸上。伴随作者眼光的转换,从不一样角度全部能看到一个光彩照人的美神。远观,像太阳从朝霞中升起般明亮;近看,像芙蓉从清澈的水中挺出般鲜明。以上几句,着眼于写洛神的整体风姿,以芙蓉比方洛神,洛神高洁的品格也就不言而喻了。对洛神容貌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作者先从整体的“�纤得衷,修短合度”,到局部的云髻、肩腰、丹唇、皓齿,从仪态到语言,这种画像式的实写,刻画细致,到处皆有,又富有情韵,洛神的脱俗之貌也为下文写对洛神之爱作了铺垫。而如此集中的描绘人体美,也是很少见的,赋
2021年谈曹植洛神赋曹植洛神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