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贡布里希对中国新时期艺术观念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观念.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1年贡布里希对中国新时期艺术观念的影响_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观念贡布里希对中国新时期艺术观念的影响_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观念
所谓“后历史时代”,标志之一就是不再“含有决定性的风格的客观结构,或,假如你愿意,应该有一个在其中什么全部行的客观历史结构”。“什么全部行”――意味着艺术研究领域的扩大: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还有对政治问题的关切。全部全部被纳入艺术研究,也就没有了艺术的篱栅,对学科的跨越同时造成了艺术史本身的危机:艺术的面貌日益模糊;没有什么再受到历史管制;失去了自成体系的方法论标准和操作规范;评判艺术好坏的标准遗失……所以在西方学术界,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批学者开始重新关注艺术的命运,思索怎样在艺术史的这个“新范围”里对方法论和解释术语做实质性的扩张和重估。中国没有同时经历“现在的艺术世界演变过来的那段历史”,因此从肇始于1978年的新时期文化复兴运动的一开始,上述西方学者们对后历史艺术的哲学思索,就已然裹挟在中国艺术界对西方多种当代主义、后当代主义的新学思潮和新奇的国际样式的模拟实践浪潮中一起被译介到中国来。80年代的中国,最喧哗的场域就是美术界,中国艺术家们仿照西方进行当代派艺术的多种试验,破坏传统的文化和艺术秩序就是她们的关键使命,个性自由和反叛精神恣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艺术热”甚至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来不及对整个学科有成熟的思索和自信的介入,也不可能有新观念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纷繁喧嚣的80年代‘嘶潮美术”运动背后没有理性反思的潜流。追溯中国对后历史艺术思索的起点,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爵士的介入是一个尤其的个案:从1978年至2021年间,共有8七篇贡布里希的译文刊于美术译丛、新美术等关键美术期刊上;另有12部专著被翻译出版;由浙江美术学院组织发行的美术译丛更成为贡布里希的专属阵地,该刊物囊括了贡布里希60篇译文,甚至于1986年为其开辟两期专刊。在中国新时期艺术理论的翻译浪潮中,没有些人的译文数量能和她相媲美,美术译丛主编范景中及其同仁在整个80年代对贡布里希“格外钟爱”的理由就成为了本文关注的焦点。贡布里希的艺术思想在表面上看完全不符合80年代中国艺术实践的主流态势――她面对“当红”艺术时采取的“不合时宜”的保留态度;她对艺术领域无限扩张欲望发出的警惕和批判之声,不过是中国美术界“集体狂热”下另一维度的叙事方法。但当我们以今天的视域重返现场时,就会发觉她提出的那些“艺术问题”,恰恰成为以后90年代中国美术界自觉理性反思的理论基础,甚至能够聚焦至新世纪以来大家对于‘后历史时代”和“艺术终绪’等话题的探讨。
  一、盲目追逐“时尚”是对艺术的冒险
  贡布里希艺术理论中最有益的部分就是她作为一个严厉史学家的眼光、态度和方法。贡布里希在多篇著述中重复强调永远不要莫名的崇敬新艺术、新作品、新风格、新运动和新宣言;不要愚蠢地认为遭到反正确东西就全部是伟大艺术;也不要轻言否定和抛弃传统――“艺术必需在部分通例中逐步发展,大家必需发明和发展这些通例并使它们逐步改良以达成令人赞叹的绝妙程度”。
  有些人曾说贡布里希是最谨慎的艺术史家,但并不是说她保守,因为她从没忘记提醒艺术史家理应含有描述“目前小说”的责任,她警惕的是那些以推进新奇趣味和时尚为己任的批评家们给世人所带来的错觉和混乱。她批评世人在这个年代“产生了对于全部看来玄奥的事物的不大正常的信心”;她毫不

2021年贡布里希对中国新时期艺术观念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观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