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队伍应该是一支学习型的好队伍,老师必须要有与书为伴、勤奋好读的习惯。可是当今出现了“博(硕)士到手,苦读到头”,一些人在拿到高学历高学位之后,读书的动力便大大地减弱了。他们要么加入了“潇洒者”的行列,追求舒适的小康生活,心思用到“玩”上去了;要么将那种浅层次的、简单轻松以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浅阅读”当成了主要阅读形式,要么……总而言之,就是再也不愿意甘于寂寞,青灯黄卷地去苦读苦学了。如果对老师们当下的读书状况搞一次调查统计,我想结果也许不会十分地乐观,一年中不能认真地系统地读它十本八本书的同志恐怕确有人在,许多老师的年读书量恐怕不如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这是十分可怕的现象,必须要高度关注并解决这种疏于学习,懒于读书的问题。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要增广阅历,要从书斋里走到社会生活去,投身实践,躬身教育,研究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实际,倡导面向实践研究问题增广阅历,这决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对理论博大精深的把握,对学问孜孜不倦的钻研。老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当教书人,必须永当读书人;“育人”的人必须把“育己”(培养自己、提高自己)当成终生的课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嘛!不认真地读书育己,便难以教书育人。令大家发愁的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大突破、科研水平难以大提高、合尺度够标准的大师和名师“千呼万唤难出来”等问题之所以难解决,这与老师不肯勤苦读书肯定是有联系的。
老师应该就是读书人,老师读书本不需要理由,而不读书才需要理由。一个优秀老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老师的读书人的气质。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老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老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现在的老师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唯有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阅读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教书育人的底气和灵气。读书,应该成为我们老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老师,读书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要想使自己将来有所成就,就得靠忙里偷闲,见缝插针的多读些书。读书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而且使老师唤醒心灵,充盈生命,提升人生价值。它圆融的不只是自己与职业,更有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老师的责任又有了新的涵意。不但要“教好书”,而且还要
教书育人读书育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