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建筑物防雷与安全用电
本章首先讲述有关雷电的基本概念;讲述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和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介绍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组成和安装施工有关知识;讲述建筑物防雷接地工程图的阅读程序和阅读方法;介绍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内容提要:
11/11/2017
雷电是带有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大地或物体之间产生急剧放电的的一种自然现象
第一节建筑物防雷
雷电是一种常见自然现象,能产生强烈的闪光、霹雳;落到地面上,会击毁房屋、杀伤人畜,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防雷是现代建筑物、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采用的重要安全保护措施,防雷接地工程图是建筑电气工程图中不可缺少的图纸。
一、雷电的形成及危害
11/11/2017
感应雷击是由静电感应与电磁感应引起的。感应雷会引起过电压,可能引起火花放电,造成火灾或爆炸,并危及人身安全。
雷电的形成常用“水滴分裂理论”来说明。
2. 雷电的危害
雷电危害主要有三种
(1)直击雷
雷云与大地之间直接通过建(构)筑物、电气设备或树木等放电称为直击雷。往往会引起火灾或爆炸,造成建筑物倒塌、设备毁坏及人身伤害等重大事故。
直击雷的破坏最为严重。
(2)感应雷
11/11/2017
雷电波侵入可由线路上遭受直击雷或发生感应雷所引起。据调查统计,供电系统中由于雷电波侵入而造成的雷害事故,在整个雷害事故中占50%-70%。
(3)雷电波侵入
雷云出现在架空线路上方,线路上因静电感应而聚集大量异性等量束缚电荷,当雷云向其他地方放电后,线路上束缚电荷被释放便成为自由电荷向线路两端行进,形成很高过电压。这个高电压沿着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会引入室内,这种现象叫做雷电波侵入。
11/11/2017
指省级的重点建筑、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
二、建筑物防雷等级的划分
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的规定,将建筑物防雷等级分为3类。
指具有爆炸物质或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指国家级的重点建筑、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以及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
11/11/2017
三、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与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建筑物屋顶坡度与雷击部位关系较大。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如下图所示。
11/11/2017
屋角、屋脊、檐角如图中(d) 。
(1)平屋顶或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顶
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是檐角、女儿墙、屋檐如上图中的(a)和(b)。
(2)坡度大于1/10且小于1/2的屋顶
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是屋角、屋脊、檐角、屋檐如图中(c)。
(3)坡度不小于1/2的屋顶
四、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组成
建筑物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作用原理:将雷电引向自身并安全导入大地内,从而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免遭雷击。
11/11/2017
所有接闪器都必须经过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接闪器是专门用来引导雷击的金属导体。可分为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兼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如金属烟囱,风管)等。
(1)避雷针
避雷针是安装在建筑物突出部位或独立装设的针形导体。是“引雷针”。
1)避雷针材料
避雷针通常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钢管制成。
11/11/2017
避雷针可以安装在电杆(支柱)、构架或建筑
针长1m以下:圆钢直径≥12mm,钢管直径≥20mm;针长为1~2m时:圆钢直径≥16mm,钢管直径≥25mm;烟囱顶上的避雷针:圆钢直径≥20mm,钢管直径≥40mm。
2)避雷针安装
上,下端经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焊接,如下页图。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以它对直击雷所保护的空间来表示,可利用“滚球法”进行确定。
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三维立体空间,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尖顶帐篷所包围的空间。
11/11/2017
11/11/2017
第七章建筑物防雷与安全用电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