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

  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它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升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下面是xx带来的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期望大家喜爱
  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
  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6个月IgG消失,应按时预防接种。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胎40,新28,围28~7第二单元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通常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十二个月增加2kg。
  体重计算公式:
  205μmol/12mg/dl,早产儿>257μmol/15mg/dl;黄疸连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5μmol//dl新生儿溶血病: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发的溶血。新生儿溶血病以ABO系统血型不合为最常见,其次是RH系统血型不合。ABO溶血病中,母亲多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RH溶血病以RhD溶血病为最常见。黄疸:黄疸发生早快重,多
  在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出现。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生后2~7天嗜睡喂养困难,肌张力低。降低血清胆红素:光照疗法:通常用波长420~470mm的蓝色荧光灯最有效。换血疗法:①指征:出生时有水肿、显著贫血、脐带血﹤Hb120g/L;胆红素足月儿>342μmol/L20mg/dl;体重1500g早产儿>256μmol/L15mg/dl;体重1200g>205μmol/L12mg/dl②血源选择:Rh溶血病应采取Rh血型和母亲相同、ABO血型和患儿相同的供血者;ABO溶血病可用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或用抗A、抗B效价不高的O型血。③换血量为150~180ml/kg新生儿血量的二倍。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及感染路径::中国葡萄球菌最常见,美国以B群链球菌GBS占首位。出生后感染最常见以金葡萄菌为多。④休克征象如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⑤中毒性肠麻痹。新生儿败血症较易并发脑膜炎。血培养阳性。产前感染阴道细菌上行,产时粘膜破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轻度:出生二十四小时内症状最显著。2中度:出生24~72小时症状最显著,嗜睡、惊厥、肌张力减退、瞳孔小。3重度:出生72小时或以上症状最显著,昏迷、肌张力低下、瞳孔固定。
  二诊疗::有胎儿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史。:意识、肌张力、反射改变,前囟隆起,惊厥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2021年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理论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4-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