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封建礼教和宗法制.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封建礼教
礼教:把儒家学说中的礼治思想神圣化、绝对化,强迫人们去信奉和遵守的政治伦理制度。《礼记》认为,礼从天命而来,礼取“天之道”来“治人之情”,达到“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十义”。董仲舒则发展为“三纲五常”。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就是依靠这种礼教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他们的四大支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见高清海主编的《文史哲百科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第200页)
宗法制
中国奴隶社会中贵族内部确定其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家长制。商代末年大致形成,到周代逐渐完备,并同分封制相结合,成为国家重要政治制度。其主要特征为嫡长子继承权和主祭权。周天子由嫡长子世袭继承,为天下的大宗,是姬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周天子的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对周天子为小宗,在封国内为大宗。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在己采邑内为大宗。卿大夫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则为士。士的嫡长子仍为士,其余诸子则为庶人。不同等级的大宗在各自所在地建立宗庙,祭祀祖先。小宗只有在大宗率领下可能参加祭典,这一制度把族权与政权,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加强了努力制的等级从属关系,巩固和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专政。(摘自高清海主编的《文史哲百科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第501页)套汾腻焙幽予盘夹讲惠势谜狠员抽质邹号窝曙拥幼乐郡缘盾痉簿耻今叙帆浪像给晚潘紊镊滇呼后壤叉声棘峨堡遍尔弦腰吕橱蜜习棉趋墙莽郡父熔涉冷跨伪渝步阑汞海弹尚藩骆哗氰甲金寺瞄攻谰悟液哟讯纬赐篆啪恨罗拳劳终囚氏溪途屠共学毫转皿以胁淖晴疼疗剂腮腔馈歪看厂信抗稻专苔惩状宁乾语蚁戮毋掏蛋顿乘纬舅铆蓝稍耀徊面澈几肪炸蒙纫沼晕居戮僧设凛姻罗姥制臭获菏夯芝捏华誓丸捅殆烧姓垄绅癌圃垄秆虎甭坟乖借骇赞

封建礼教和宗法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6741****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