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 第二学期
《中国音乐名著欣赏》
姓名:孙方圆 班级:07信管一班 学号:19
欣赏《梁祝》有感
我喜欢听音乐,喜欢听着音乐沉思,喜欢听着音乐想入非非…..爱听音乐,就如我的知己,知我、懂我、让我聆听、让我沉醉…….
某年某月某日,我与它相知,一曲《梁祝》,让我心醉……优美流畅的旋律伴随着那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如哭如泣的曲调让我如痴如醉,情到深处更让我颤抖,我喜欢它,喜欢它的乐曲,喜欢它的故事。于是,某一天,我开始潜心聆听它……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开始——首先传来几声空旷悠远的弹拨,仿佛让人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传来了婉转的长笛声,如同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和乐队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清新典雅、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江南春色。
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那正是祝英台在封建官宦之家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着,她太孤独了,整天练什么琴棋书画,根本没有朋友。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
这样发展了下去。)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展开部和再现部吧,这些或许更能让你为之动容……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一)抗婚: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充分表现了祝英台敢于同封建礼教做顽强斗争的壮美精神。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二)楼台会: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
中国音乐名著欣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