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含有高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因为高职院校和一般高等院校有显著的区分,因此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应在高职校园理念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实践上展示高职的特殊性,从而真正构建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0文件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1-0259-03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原因,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高校的灵魂。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模拟和复制一般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的情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未能完全表现。高职院校在教育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和一般高等院校有显著的区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展示大学校园文化的共性时,还应该展示自己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么,才能真正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定位
(一)校园文化
“文化”一词有不一样的含义。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发明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和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普遍认为文化的关键是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停完善本身的实践中形成的以校园为载体,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经过传承和发明积累的含有本校特征的物质结果和精神结果的总和。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处于表层,关键是指校园设施、物理空间的计划美化等物质条件组成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处于中层,关键包含组织机构、领导体制、校规校纪等架构和运行规则;而精神文化深层次的则包含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等。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关键。各部分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和师生产生凝聚力量、激发斗志、规范行为、导向目标、陶冶情操等深远持久的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
(二)高职校园文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教育担负着不停更新、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升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为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以能力教育为主、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育,它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关键表现在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为培养含有爱国、敬业、实践技能、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智能型劳动者,高等职业院校力争在教育教学中表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在校园精神、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上即使含有高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理想追求、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各显其能,充足展示高职特色。
当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大家对世界的征服和对物质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这使大家对技术的要求和追求也愈加重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重视的是技术技能的训练,轻视和弱化人文的修养和熏陶,缺乏对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受教育者成为实用技术的高级“机器人”1。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停地趋于完美。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是为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人不停地求真、求善、求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含有专门技术理论、经验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技术的增加和人格的友好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表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教会学生求知、认知、做事的同时,更要强调让学生学会做人。
能力本位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根据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线生产所需要的较高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是相对于现实中过分强调学生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具性教育’,和过分强调上大学为个人就业谋生服务的‘功利性教育’而言,坚持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人格等多方面全部能够得到全方面发展的教育观。”2高职生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泛的社会需要,还必需
2021年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