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2018年3月以来,美和对等贸易”为旗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向中国、欧盟等诸多经济体发动贸易战,力图以基于实力的单边主义和双边主义代替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严重危害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扰乱全球贸易秩序和经济复苏进程。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反反复复,虽经过多轮磋商,但仍未见明显缓和。7月6 日,美国政府对总计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正式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进入关税实际征收阶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美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是多维度多层面的。下文将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流动性、人民币汇率、股市、债市、贸易金融、金融开放等八个角度来分析。 宏观经济
始于2018年3月的中美贸易战,经过几轮的反复,于7月6日进入实质征收阶段,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国内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显现。3月中国出口负增长,贸易逆差13个月来首现;五六月经济数据几乎全线走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更是创下10多年来新低;6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双双大幅走弱,也印证了贸易战影响的深化。从欧元区和新兴市场近月来持续走弱的经济数据来看,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升级正使海外需求处于整体疲软的态势。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遇冷,
将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通胀层面看,短期看中美贸易战对国内通胀影响有限。7月6日中国对美反制关税措施正式生效,对34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农产品、汽车是主要目标。但由于这类商品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中国对部分亚太贸易协定国家下调大豆进口税至零,进而对美进口大豆可能产生的替代;国产车和欧系日系进口车降低关税对美系进口车的替代),使得贸易战对国内通胀抬升影响短期有限。
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层面看,始于301调查的贸易备忘录一开始就瞄准了中国科技的崛起。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在芯片、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军工等领域的技术获取渠道或将受阻,延缓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国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经之路,在经济增长新动能尚未完全形成的背景下,贸易摩擦中暴露的问题要求中国必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高端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未来潜在的大国博弈中握有更多底牌。
为应对和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决策层通过扩内需、降关税为经济增长蓄力。2018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时隔3年再提扩大内需,在外需短期内受到明显冲击的情况下,内需无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同时,财政部宣布下调汽车、药品、日用品等部分商品的关税,以扩大开放赢得更长足的发展动力。金融业是较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和结构上的变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也将是全方位的。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为延续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稳健中性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把握好衡, 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增强了政策工具组合运用的灵活性。在对流动性的表述上,由2016年末的“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到2017年末的“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再到2018年6月末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货币政策的展望,也在5月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由“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改为了“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而在具体政策工具的操作上,自中美?Q易摩擦爆发后,人民银行已经先后通过两次降准(降准置换和定向降准)和两次扩大MLF操作量,。
货币政策的微调也与中美贸易摩擦引起的中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是分不开的。五六月各主要经济数据几乎全面走弱,表明中美贸易战对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从融资环境来看,%,连续10 个月下滑,续创历史新低。其中,5月社融增量环比遭腰斩,五六月数据同比降幅均在三分之一左右。这除了有严监管导致影子银行融资萎缩加快的因素外,也受近几个月来信用债违约潮频发(在“债券市场”部分会专门分析违约潮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导致企业债券净融资额大幅缩减的影响。再结合M2增速不及预期且始终在历史低位徘徊的状况来看,说明在目前贸易战和国内去杠杆的双重影响下,企业整体融资环境偏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出现一定的结构性短缺。
为了达到决策层扩大经济内需以对冲贸易战导致外需下降的目标,货币政策有必要保障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在影子银行萎缩和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